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企业碳资产管理影响几何
政策法规

企业碳资产管理影响几何

2024/9/11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9-10]
  编者按: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碳资产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也可以储备。碳资产的价格随行就市,拥有碳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因为它展示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这对于融资活动非常有利;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公共形象,获得无形的社会附加值。油气行业在建立碳市场、推动碳交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适应国家“双碳”目标和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要求,我国能源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活动,并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工作。
  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迎来更新
  企业碳资产管理影响几何
  今年8月底,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简称《方案》)。相比第一、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方案,本次《方案》在实施范围、配额计算方法、配额结转等方面作出新的要求和规范,推进我国全国碳市场运行机制不断深化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今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分别是2019、2020年度以及2021、2022年度,对应2021年和2023年两个履约年。
  自2023年第二个履约年以来,围绕碳市场建设及碳核算管理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全国碳市场升级扩容步伐提速。碳配额发放收紧,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是碳市场改革的大趋势,这也意味着企业未来履约成本将逐渐加大,企业碳资产管理成为紧迫事项。
  《方案》在三方面进行重要更新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制度作为碳市场制度体系的核心,长期以来也是市场参与主体关注的焦点。《方案》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作了重要更新。
  一是对实施范围与履约要求作出重新要求。在实施范围方面,本次《方案》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因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不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范围”。由于前两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间接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较低,减排效果有限,此项规定有助于减轻企业报告、核算间接排放的工作负担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查的监管成本。在履约要求方面,《方案》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完成2023年度和2024年度履约工作,全国碳市场纳入的发电行业主体由两年一履约步入一年一履约时代,履约时间的缩短将引导企业更多地参与碳市场交易,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同时促进企业优化碳资产管理,积极应对履约要求。
  二是对配额分配计算规则作出重要更新。将机组发电部分的基础参数由“供电量”改为“发电量”,主要是鉴于生产过程中辅助设施耗电量的精确统计与验证存在较大难度,导致供电量数据的可靠性受限,而发电量数据直接来自企业读表,可确保配额分配过程中各项参数真实、准确、可靠。基准值方面,根据《方案》,2023年300兆瓦等级以上常规燃煤机组发电基准值较2023年平衡值下降约0.4%,300兆瓦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发电基准值较平衡值下降约0.8%,显示出对低排放、高效能机组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基准值降幅也相对较小,体现出对热电联产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的支持,即希望更多企业能够投资热电联产项目,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在“双碳”背景下,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规模持续扩大和利用量增加,常规电厂的调峰属性不断增加,职责逐年加大。平均负荷率逐渐降低,单位发电碳排量及随之带来的履约压力加大,因此《方案》针对燃煤电厂引入“调峰修正系数”,对参与调峰企业予以配额方面的补偿,并准确反映现阶段我国火电机组的负荷率状态和调峰特性。
  三是设置配额结转规则。配额结转规则对履约使用配额年限作出要求,即2023和2024年度履约可使用之前分配的配额,2025年度及之后的履约只能使用结转的配额和后续发放的配额。《方案》最新引入配额结转政策,规定了市场主体持有的配额留存至后续年度使用的条件,引导交易主体调整交易策略,调节配额供需,这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结转方案的核心是对配额结转的限制,限制企业囤积配额量,鼓励配额盈余企业出售配额、释放配额供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另外,由于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发放过多,考虑到全国碳市场即将扩容,为保持各行业间的公平,因此需要尽快减少碳市场过多的配额存量。

  对企业碳资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针对《方案》在以上几方面的更新与变化,对企业碳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一年一履约及配额结转政策的引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减排进度、市场条件及应用场景,适时调整配额使用及交易策略,提高参与碳市场的灵活性与活跃度,而不是一味囤积碳配额。另外,企业履约周期从双年度转为单年度,也预示着市场交易频次的加密,如年度化履约模式固化为常态,将有助于企业形成清晰合理的碳资产管理和碳市场交易预期。
  其次,不同机组基准值较平衡值下降幅度的差异体现政策支持并鼓励大容量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同时引入调峰修正系数鼓励机组参与电力调峰,展现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转型的政策意图,意在鼓励企业采用更加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推动行业内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再次,从基于“供电量”的机组发电评估方法转为基于“发电量”的评估体系,将有助于发电企业规划减排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减少碳排放量,避免未来因超标排放而需购买昂贵的碳配额,提前作好碳资产管理工作。另外,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不纳入配额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履约负担,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通过改进生产过程、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减少直接排放,而不仅仅是依赖购买绿电或碳信用实现减排目标。
  本次《方案》出台后,生态环境部将据此进行配额的预分配和最终核定。随着政策逐步落地,碳市场运行机制将更加健全和完善,我国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减排成效的政策引导作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郭姝君王建明孙海萍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加强CCER前瞻性谋划助力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时隔7年正式重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与强制交易机制的碳排放配额形成补充、相互完善,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该《条例》进一步规范了碳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碳资产价值认识,有助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大和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减排选择和碳资产管理方式,同时也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
  油气企业积极布局碳市场
  CCER市场是一个自愿参与市场,企业可通过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获得相应减排量,并在市场上出售给有需求的企业。CCER市场重启将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清洁能源项目,高耗能企业积极消纳清洁能源,CCER交易可成为企业清洁能源投资收益实现的重要渠道。据中金公司估算,CCER交易对海上风电项目的收益贡献率可达到7%—10%。此外,减排企业为获得更多CCER收益或减少碳核减支出,需要先进技术与方法以提高其减碳效果,CCER市场将会加速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
  截至6月底,CCER重启后已有两类9家机构获得国家认监委资质审批,其中能源企业4家,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企业5家。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后,约有7500家企业被纳入,市场配额总量预计可扩容至70亿—8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72%左右。“十四五”末期CCER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
  油气行业在建立碳市场、推动碳交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油气企业布局碳市场,为能源转型做准备。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2021年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的十家企业之一,中国海油在今年CCER重启首个交易日就完成25万吨的首单CCER交易。中国海油已成立专门公司负责碳配额统一调配,开展专业化碳资产管理。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碳市场交易策略与运行机制,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与传导功能,帮助下属企业控制成本并实现减排履约。我国的油气企业初入碳市场,存在着碳交易管理不成熟、未能充分利用碳市场作用、缺乏高质量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碳信息披露不充分、专业化碳资产管理缺失和相关人才不足等现象,导致企业面临参与碳市场活跃度不够、市场风险大、流动性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