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赋能转型之路行稳致远
2024/1/1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2023年国内绿色低碳重大政策盘点[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1-12]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能源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着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促进传统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战略稳步推进
》》》2023年2月6日,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
》》》2023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配额方案》)。配额分配制度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石。《配额方案》测算需要建立在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上,对数据精度要求较高,配额分配的总体要求是供需平衡,尽可能将盈缺率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之内。
》》》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将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
》》》2023年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23年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提出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加强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加强技术创新和甲烷排放控制监管,加快构建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
解读
2023年,国家相关部门秉承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原则,陆续出台政策,旨在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关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指南的陆续出台,将更好地推动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快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开展。对油气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将形成一系列较为系统、全面的标准支撑。同时,在市场化机制标准领域,要进一步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
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自愿减排市场相关制度建设。目前,石化、化工等由于行业的复杂性暂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但后续有可能同样采取基准值法作为碳交易基础,通过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并加强企业内部核证减排量管理,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另外,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政策陆续完善,将有助于增加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与碳配额相比,自愿核证减排量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可降低油气公司内部相关控排企业履约成本,为完成履约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可选途径。
推动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在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中,既包括经济大省,也包括制造业占主导产业的省份,还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富集地区。碳达峰试点地区的分配无论是从地理分布、产业布局还是能源结构,都具有统观全局,兼顾均衡发展的特点。油气企业可借助地方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政策的陆续出台,适时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谋划重点任务、研究推出改革举措、扎实推进重大项目,为全国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贡献能源央企力量。
绿色能源蓄势腾飞
》》》2023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到,到2025年,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要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和低碳负碳产业发展。
》》》2023年4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3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要明确绿证适用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发挥绿证在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低碳环境价值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8月8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提出,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
》》》2023年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合理、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的示范项目,推动形成一系列相对成熟完善的支持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2023年11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通过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体系、发展路径,逐步形成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
解读
当前,我国新能源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期,但仍有较多的新能源项目存在电力上网消纳困难、技术标准缺失、投资回报率低、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2023年,国家通过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标准体系、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推动在特定场景下先行先试,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并通过试点示范形成配套的政策、标准、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而提升决策科学性、政策针对性和项目经济性,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油气企业作为产能和用能大户,应立足当地资源和企业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投资收益达标并且与油气主业具有协同效益的新能源项目,比如自发自用的风电、光伏、地热开发和氢能产运储销等,形成油气田企业独特的多种能源优化利用模式,特别聚焦能够替代自用油气的清洁能源项目,将替代的油气销售价值纳入项目经济评价考虑。
节能降碳厚积薄发
》》》2023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到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以及对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体系的要求。
》》》2023年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提到关于各地在重点领域能效摸底、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制定、重点节能降碳项目推进等方面相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要求。强化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围绕“降碳”这一战略方向,加强基础能力和配套制度建设,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抓住“降碳”这个牛鼻子,放松能耗对经济的约束,稳健推动能源转型和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确定的目标任务,以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此外,政策还包括落实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种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氢炼化、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
解读
国家对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的系列政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考虑目前实施碳双控的条件,要求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引导和推动能源转型和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明确了能效标杆和基准标准,为淘汰低效落后产品设备、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产品财税优惠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开展节能提效工作明确了目标。
制定了投资、财政和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产品设备规模化更新改造和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
明确了重点攻关技术,如绿氢炼化、CCUS、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
石油石化企业应对标行业标杆水平,积极开展能源诊断,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争取首台(套)装置采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实施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扩大先进项目和升级改造项目投资,发挥短期拉动经济和长期低碳发展的作用。
政策解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张鹏程、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郭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