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11年12月31日]展望2012年,国际油价有望低开高走,剧烈波动将成常态。国内成品油方面,2012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将迈出实质性一步,届时近年来的供应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尽管国家发改委实施了调控煤电矛盾的组合拳,但2012年煤电矛盾或将再度凸现,激化程度有望减轻。由于新能源产业规模尚小,且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新能源产业亟待发力。

">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2012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
石油石化市场

2012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

2012/1/5 9:16:3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社2011年12月31日]展望2012年,国际油价有望低开高走,剧烈波动将成常态。国内成品油方面,2012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将迈出实质性一步,届时近年来的供应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尽管国家发改委实施了调控煤电矛盾的组合拳,但2012年煤电矛盾或将再度凸现,激化程度有望减轻。由于新能源产业规模尚小,且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新能源产业亟待发力。

  国际油价2012年或低开高走剧烈波动将成常态

  展望2012,中东局势变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走势和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将成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主要因素。

  作为世界的油库,中东局势发展将对国际油价造成重要影响。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利比亚战争渐趋收尾,但是由突尼斯开始的这场乱局却未结束。也门、埃及局势依然混乱,叙利亚正滑向危险的战争边缘,伊朗仍是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动荡是否还会向其他国家蔓延,是否会导致新的内战,中东动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就此结束,这些都是未知数。利比亚的石油出口才占国际产量的2%,已经产生如此大的冲击波,如果动乱冲击沙特这样的石油输出大国,那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可想而知。

  而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则使得原油需求受到极大挑战,如果金融领域的风险蔓延到实体经济,导致欧洲经济下滑,从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那么国际原油价格将会出现进一步下探的趋势。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一些国际组织看空2012年全球增长预期,认为美国、欧洲等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欧佩克发布的12月份全球石油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在2011和2012年分别为3.6%和3.6%,和早先的预测一致。2012年,美国增速为1.7%,低于此前预期的1.8%,欧元区增速则从0.7%下调到0.4%,中国的增速由8.5%上调至8.7%。相应地,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890万桶/日。

  中国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仍将会是原油价格波动剧烈的一年,波动性会高于比较平稳的2010年,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油价上下的驱动因素。是否会像2011年那样经历正高峰冲击或者2008年至2009年的负波谷冲击,就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是否会有爆发性事件发生,例如中东新战争的爆发或欧元区的重大变化。

  而国际投行纷纷看好2012年油价。苏格兰皇家银行预测值,2012年国际原油均价将低于100美元/桶;高盛则预计,2012年国际原油均价在120美元/桶左右;德意志银行和巴克莱资本则预测,2012年国际油价均价115美元/桶水平。

  金银岛分析认为,进入2012年年初,欧元区国家将有大批债务到期,偿债高峰的来临将对欧元的金融系统带来新的考验,届时国际油市的关注点将更多的回归至欧元区债务危机之上。如是,在伊朗局势未有显著变化的情形下,预计年初国际原油面临的压力加重,价格下行风险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70至90美元/桶仍会是国际油价的基准波动带,如果是一次性冲击,油价往往还会回到这个区间,除非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永久性的重大变化。

  我们认为,综合来看,2012年国际油价将成低开高走趋势,剧烈波动将成为常态。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有望缓解

  2011年,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也曾在多地上演。

  10月中下旬,因国际油价强劲反弹、季节性消费需求回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供需呈现紧张局面。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数据显示,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供应形势严峻。

  12月以来,国内油品终端需求持续旺盛,翘尾因素明显,华中、华南等地区再度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

  事实上,近几年每逢秋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紧张。2011年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较往年来得更早、发展势头更猛,季节性更加明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博士认为,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没理顺,二是石油流通体制不完善,三是监管遗漏。

  首先,成品油定价机制不顺是"油荒"发生的主要原因。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邓郁松表示,该办法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调价周期缩短了,但该机制并没有解决调价滞后和机制透明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成品油价随着国际油价变动而变动,而且变化幅度达到4%才进行调整,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下调,此时为了降低损失,就存在一个清库存的过程;反之,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上调,市场将会通过囤油获取无风险收益。因此,当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很容易人为造成成品油供应领域的非正常波动,进而加剧供需失衡。

  其次,目前的石油流通体制不完善,地炼产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据了解,2011年以来,主营炼厂的开工率平均为84.85%,而地炼平均开工率为40%。

  邓郁松说,由于没有原油来源,地炼大量产能被闲置,同时,由于地炼对市场价格更为敏感,当价格上涨无法获利时及时进行停产也是导致地炼开工率低的原因。

  再次,成品油进口对缓解国内紧张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理论上讲,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恰恰国内供应紧张时,进口很难实现。具备成品油进口资质的企业,因国内生产成本更低,缺乏进口积极性,有进口愿望的企业又没有资质,这也使得国内成品油进口结构中,燃料油占很大比重,汽油、柴油比重却很小。同时,在成品油供应紧张时期,还存在一些贸易商等通过抬高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此外,我国柴汽比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匹配也是柴油供应紧张的部分原因。

  邓郁松认为,长期来看,构建"防油荒"长效机制需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监管。核心仍是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系统化推进,不能单就定价机制改革谈定价机制改革,如果没有流通体制改革,定价机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进。

  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已经酝酿进行改革,以有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2011年12月16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一旦2012年推出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将迈出实质性一步,届时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或将得到有效缓解。

  煤电矛盾或再度凸现新能源产业亟待发力

  2011年,中国煤炭价格呈持续上涨偏快势头。由于火电企业80%发电成本是煤炭,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激化了煤电矛盾,我国东部、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一度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为缓解煤电矛盾,国家发改委先后于4月10日和6月1日起上调了15个省份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上调2分左右。2011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打出了"限煤价、调电价"的组合拳,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的电煤合同煤价涨幅不得超过2011年合同价格的5%,同时主要港口热值5500大卡的市场电煤平仓价格最高不得超过每吨800元。同时,自12月1日起上调火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2.6分钱、非居民销售电价每千瓦时3分钱。

  尽管国家发改委实施了调控煤电矛盾的组合拳,但由于市场煤、计划电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短期内很难推进价格机制改革,预计2012年煤矛盾或将再度凸现,但随着国家发改委调控力度的加大,矛盾激化程度有望减轻。

  专家认为,在传统化石能源供需出现紧张时,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并不能发挥替代作用。

  赛迪顾问能源咨询中心副总经理王晓宁认为,总体来看,目前新能源产业尚不能发挥替代能源作用,只能是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由于新能源市场份额太小,煤、电、油、气等传统能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力。

  尽管新能源对于缓解能源供需紧张作用有限,但新能源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新能源产业。

  全球风能技术领导者之一西班牙歌美飒中国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何耐安则表示,2012年,歌美飒将再投资3亿元,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开发风电场。

  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新能源产业亟待发力。赛迪顾问企业战略咨询中心研究总监吴维海呼吁,针对新能源产业,一方面要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力度,制定新能源产业标准,鼓励使用新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充电站、风能并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进行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提高新能源比重和覆盖率。同时,加大国际能源供应结构调整和新的渠道开发,大力推进核能和海洋能开发,拓展新的能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