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2-03-23]注水是油田最常用的开发方式。当油层自喷的能量不断被消耗后,就需要注水来补充能量,保持正常生产。

注水开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易。从2005年开始,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开展了"胜利油区主力油田注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目前,他们完成的多层砂岩油藏集成细分注水技术、定量配水技术以及分层注水技术系列,为老油田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国内成品油步入需求淡季 明年新增炼能偏少
石油石化市场

国内成品油步入需求淡季 明年新增炼能偏少

2011/12/16 8:56:3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2-03-23]注水是油田最常用的开发方式。当油层自喷的能量不断被消耗后,就需要注水来补充能量,保持正常生产。

  注水开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易。从2005年开始,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开展了"胜利油区主力油田注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目前,他们完成的多层砂岩油藏集成细分注水技术、定量配水技术以及分层注水技术系列,为老油田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形势严峻

  经过40多年的开发,胜利油田整体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到90%以上。好采的油早已开采出来,剩余油多集中在厚油层的上部,以及低渗透、高压力的薄差储层。而且经过长期的大厚层笼统注水,造成了高渗透层注入水大面积突进,水淹现象严重。而低渗透的剩余油富集区无法有效注入,水驱动用效果差,储量动用很不均衡。

  除了开发现实的困局,一些人对于注水认识的不全面,也使得注水开发面临严峻形势。在以前,一些采油人员尽管意识到注水的重要性,却没有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注水需要巨额资金,而且见效慢,而成本和产量又是考核各开发单位的主要指标。这样,说起注水很重要、干起来不重视注水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采油厂有的油井17年未动注水管柱,5年左右不动管柱的情况更是非常普遍。"只要能注水就不管,谁知道水都跑到哪儿去了?"久而久之,注水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胜利油区水驱油藏地质储量35.28亿吨,目前仅推广应用8.93亿吨。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事关持续稳产大局。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采出程度,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和采油速度,真正提高水驱动用效果,胜利油田决定对注水开发来一次"拨乱返正"。从2005年开始,胜利油田采油院开展"胜利油区主力油田注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随后该项目被划归为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专项治理迎来注水开发柳暗花明

  据采油专家介绍,注水之于油田,就像中药之于人体一样,尽管见效慢,但慢慢调理,可以使油井和油藏得到保养和恢复,为进一步稳产和上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研人员通过立项攻关,研究形成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系列,配套了剩余油挖潜工艺技术系列,并建立了适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注水开发模式。这成为保养油井和油藏的"药方"。

  简单地说,这方中药主要有三剂:一是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系列,主要包括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精细建模技术、物性时变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技术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二是剩余油挖潜工艺技术系列,主要包括精细分层注水工艺配套技术、套损井高效检测及修复治理技术、回注水综合处理与控制配套技术;三是建立了适应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注水开发模式。针对剩余油"普遍分布",建立了层系井网重组、变流线调整、变井网密度调整等注水开发模式;针对剩余油"局部富集",建立了厚油层顶部水平井整体调整、单砂体注采完善、韵律层细分挖潜等注水开发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胜利油田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注水大会战。2006年2月,科研人员立下"军令状",在6个月内完成全油田1100口井的水井治理任务。

  工夫不负有心人。到当年的7月中旬,科研人员圆满完成1100口水井的专项治理工作,投注有效率达到96.73%,完善了52个区块的注采关系,有效缓解了层间矛盾,补充了地层能量。

  就好像原来是一池混沌的水,将地下的油搅得四零八散。而现在的水仿佛突然有了灵性和明确的方向,开始逐油而出。

  套损井治理"斜枝"也出彩

  经过努力,胜利油田主力油区注水开发形势一片好转。然而另一个问题逐渐彰显,就是油水井套管损坏数量逐步增多,给油田的生产和经营造成巨大损失。在这些套管损坏井中,部分井长期"带病生产",修井费用巨大;有些井因无法修复而报费,不得不打更新井维持正常井网布置,所付出的钻井投资更是惊人。特别是注水井套管损坏以后,造成注采系统紊乱,严重影响到正常注采方案的实施。

  搞清楚注水井套管损坏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一整套综合防治措施势在必行,这也是"注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伴随着注水开发技术,科研人员又开始开展套损井治理多项研究,经过多年丰富扎实的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逐步形成水井套损机理与预防分析、井下电视检测、液压胀管整形、长井段加固等系列关键技术。

  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共检测和治理各类套损井45口,成功率100%,实现累计增油43700吨,累计增注13万余立方米,恢复地质储量116.98万吨;恢复水驱控制储量34.7万吨。特别的是他们创新研制的光纤井下视像检测技术,具有低照度性能好、视场大、图像清晰、动态范围宽等特点,可以直观地观测井下套管状况,为我国工程测井领域增加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填补了我国在深井视频测井领域的空白。

  研究成果现场推广喜结硕果

  应用"注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注水开发模式指导下,胜利油田针对"普遍分布"剩余油,在胜二区沙二3-8开展层系井网重组,强化注水配套工艺,覆盖地质储量9058万吨,增加可采储量308万吨,提高采收率3.4%;针对"局部富集"剩余油,在孤岛中二中馆5开展整体水平井调整,覆盖地质储量929万吨,增加可采储量33万吨,提高采收率3.5%。

  攻关形成的精细分层注水配套工艺技术、注水井套管损坏检测与治理技术、回注水处理及水质稳定控制技术在矿场得到充分应用,有效改善了注水效果,注水层段合格率提高12.2%,水质达标率提高15.2%。在胜坨、孤岛等主力油田实施精细注水工艺796口,注水层段合格率达到84.1%,管柱平均寿命由1年延长到2年以上。

  在先导试验区开发调整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胜利油田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研究成果,调整单元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胜利油区主力油田推广应用53个单元,覆盖地质储量5.77亿吨,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2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835万吨,新增产能160万吨,目前已增加可采储量1270万吨,提高采收率2.2%,有效抑制了递减。

 

 行业内有家同样成立于1999年的机构,已经投了超过400个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