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工商下月起严打“囤油”
石油石化市场

工商下月起严打“囤油”

2008/4/2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社北京2008年3月6日] 高油价与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使我国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的动力日益增强,近年来被业界誉为“21世纪燃料”的二甲醚(DME)的生产和应用在我国空前活跃。2002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仅3.18万吨,产量约2万吨;到2006年,产能超过48万吨,产量达到32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在应用端,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和安徽等省将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掺混的产品供应民用市场;上海二甲醚汽车产业化与示范项目已完成10辆二甲醚公交车研制和全国首个二甲醚车用加注站建设。
   然而,深入到该领域,我们发现:在二甲醚火热的产销表象背后,隐藏的是严重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步调的不一致,以及国家标准的缺失。忽略标准的建立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仅热衷于二甲醚的生产开发,将极大地损害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甚至推迟我国石油替代产业的发展进程。
   高油价、高石油需求,激发二甲醚产业发展
   自2月19日二次破百以来,在短短的10多个交易日中,纽约油价有7个交易日站在100美元上方,并且在3月5日盘中和收盘都首度突破104美元。即使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也已经超过1980年的纪录,成为真正的历史新高。
   而在高油价下,我国石油消费和进口仍在迅速扩大。2007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834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0%。
   高油价和高石油需求催生并推动了石油替代产业的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大规模替代石油,新品种必须具备清洁性、经济性、规模性和安全性,而目前能够初步符合上述条件的当属被业界誉为“21世纪燃料”的二甲醚。
   二甲醚具有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有害气体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柴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是目前仅次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二甲醚可以由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制取,包括煤炭、煤层气,甚至是太阳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这使得煤基二甲醚具备了其他石油替代品种所缺乏的强有力的资源基础,使其对石油的替代容易实现规模化和经济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404号文指出,“发展二甲醚等煤基醇醚燃料有利于迅速缓解石油供应短缺矛盾,是近期替代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建设百万吨级两步法生产二甲醚装置的能力,两步法生产二甲醚的全套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随着油价的高涨和二甲醚技术的日趋完善,近年来二甲醚生产与建设在我国呈现井喷之势。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3.18万吨,产量约2万吨;到2006年,产能超过48万吨,产量达到32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7%和96%。    我国山东、陕西、四川、内蒙古、新疆、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地,已建成或正在建一批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规模不等的二甲醚制造基地。其中,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申能(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投资建设的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及其配套工程已经启动,投资总额为210亿元,预计于2010年正式投产,生产的二甲醚将通过管道输送到京唐港,进一步通过海运至能源较紧缺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将新增产能982万吨,届时总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    在液化石油气领域,二甲醚替代前景乐观    二甲醚可部分替代液化石油气(LPG),作为民用取暖和做饭燃料,以及LPG车用燃料。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20%的掺混比例为最常用规格。    我国在2004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石油气消费国,由于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都要大量进口。2007年,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405.5万吨,进口依存度为17.5%。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大幅波动,由于液化石油气大部分为民用,其价格的大幅波动给百姓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3月2日举行的中国二甲醚高峰论坛上,中国石化协会醇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卫国表示,二甲醚是替代液化石油气的有效途径,每吨二甲醚可供5户4口之家做炊事燃料使用1年。据悉,目前,在广东、山东和安徽等省已将20%-30%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掺混的产品供给市场,用于民用。    据中国石化信息部高级工程师田春荣测算,仅城乡民用和车用液化气市场就可以为二甲醚提供290万吨的掺烧容量,到2010年市场容量将增至330万吨。    二甲醚生产超前,应用领域研究和开拓急需跟进    目前,二甲醚的生产成本已经降至每吨3000-4000元,和液化石油气每吨6500元以及柴油6000元左右的价位比较,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今后若采取多联产系统,生产成本和过程能耗将进一步下降。而随着燃油税的出台和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二甲醚在经济性上的竞争力将更强。     可见,在二甲醚生产方面,我国已经走出一大步,但市场应用方面却不如人意。如前所述,目前二甲醚在我国已经进入商业化运作的是对民用液化石油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部分燃料的替代,到2010年,城乡民用和车用液化气市场可为二甲醚提供330万吨的掺烧容量。而通过对当前产能和在建产能的测算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1580万吨扣除330万吨,另外的1250万吨产能将做何用呢?这不能不引起管理层和已身处该行业及正欲进入该行业企业高管的注意和深思。    替代柴油和发电,开拓二甲醚应用领域新天地    二甲醚除了能部分替代液化石油气,还可完全替代柴油作为清洁车用燃料,并可用作发电燃料。
我国正在加紧二甲醚替代柴油作为清洁车用燃料的研究。二甲醚中含氧34.8%,燃烧后生成的碳烟/微粒少,可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仅为柴油的20%);二甲醚十六烷值高于柴油,自燃温度低,滞燃期比柴油短,燃烧噪音比柴油低;二甲醚与空气的理论混合气热值比柴油高5%,因此二甲醚发动机的功率高于柴油机。    据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张武高介绍,我国在二甲醚燃料发动机方面的研究起步于1997年。2003年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承担了“二甲醚汽车的研究开发”项目。2005年4月,我国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6114二甲醚燃料发动机和我国首台二甲醚城市客车。目前,上海二甲醚汽车产业化与示范项目已经完成10辆二甲醚公交车研制和全国首个二甲醚车用加注站建设,2007年9月18日举行了上海147路二甲醚公交车车队示范运行仪式。
研究示范表明,二甲醚城市客车动力性能比较强,能够很快启动;爬坡时不起黑烟,环保性能良好。张武高表示,2007年,新奥集团在江苏张家港投建的20万吨二甲醚生产项目投产,5月在上海建成世界首座二甲醚加注站并投入试运营,都为上海二甲醚汽车产业化示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据介绍,按照研发与示范计划,在完成示范和中试后,2008-2010年,二甲醚汽车将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全力推进二甲醚车的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应用,应该是二甲醚替代石油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途径。
此外,二甲醚可以直接用于发电,冷热联产效率非常高,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利用二甲醚做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既干净环保,又能有效解决夏季空调用电的调峰问题,是另一个可行的方向。    无论是在替代柴油方面还是在发电方面,二甲醚替代技术、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都要做很多工作,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成为我国二甲醚相关的研究领域和企业界的关注点。    二甲醚产业大发展,国家标准应先行    在中国二甲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二甲醚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国家标准。    据企业界反映,目前在民用液化石油气领域,掺入液化石油气的二甲醚比例从15%到35%不等,国家调和标准的缺失使得市场比较混乱,安全隐患丛生。    据作为我国醇醚燃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