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微藻制的生物柴油前景可期
石油石化科技

微藻制的生物柴油前景可期

2009/10/2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产总量由2000年的1.63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1.81亿吨,年均增长2.12%,石油消费总量由2000年的2.24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3.25亿吨,年均增长7.73%。
  韩大匡院士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石油消费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虽然在勘探和开发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石油储量和产量赶不上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6年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石油生产总量只能满足53%的供应需求,47%要来自进口。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面前,能源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所谓能源安全,实际上就是石油安全。虽然我国主要能源来自煤炭,但煤炭主要是自己生产自己用了,所以对煤炭来说安全问题不突出。而石油则不同,47%的消费量来自进口,接近一半,而且会越来越大,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如何确保我国石油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另外还有石油进口途径问题。我国进口的石油50%来自中东,其中85%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瓶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油价上冲到每桶100美元,我们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在高油价下,无疑将付出更多外汇。虽然我国外汇储备量巨大,但每桶100美元买进的话,要消化在各行各业的成本里,成本的增加会促使通货膨胀。现在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际上高油价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石油安全和高油价的挑战,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统筹各种战略举措,包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内要继续大力加强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发挥国内石油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同时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发展各种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减轻对石油需求的压力;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建立可靠的海外油气供应基地;另外,还必须实行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分散石油供应的风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各种节约用油措施和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等。
  采收率每提高1%,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
  据了解,我国已开发的油田大多属于陆相沉积,与国外海相沉积相比,纵向上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也比较高,使得水驱采收率较低。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为32.2%,其中陆上东部地区采收率较高,达到34.9%,而陆上西部地区和近海仅分别为24.3%和24.2%。
  韩大匡院士说,从这些数字来看,我国的采收率还不高,说明还有较大的提高采收率的空间;同时,还应该看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和效果十分可观,全国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产油量。   发挥国内石油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实际上面临着很大挑战。据2003年统计,我国已开发油田综合含水率平均已达到84.1%,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总体达到72.8%。这说明,我们的多数油田特别是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老油田含水越来越多,高含水油田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提高采收率有两个“战场”,一是三次采油,二是提高水驱采收率。   这两套技术应该是“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互相补充,才能从总体上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但是,从目前中国石油的现状来看,两者发展还不平衡。三次采油这个“战场”的方向明确,进展快,是一条“长腿”。现在,大庆油区聚合物驱已多年保持1000万吨的规模,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已基本成熟,正在准备推广,并且还在发展弱碱和无碱体系。而提高水驱采收率这第二个“战场”却由于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复杂,技术思路不够明确,进展较慢。但这是一项量大面宽、适应性广的技术,凡是难以适应三次采油技术的油田或区块,都只能依靠继续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如何及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加强提高水驱采收率这第二个“战场”,形成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整套系列技术,以便从总体上增加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成为当务之急。   分析下来,高含水老油田传统的开发对策不适应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的重大变化是当前的主要影响因素。大量的实际资料证实,当含水高达80%至90%以上时,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整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存在相对富集的部位”的格局。这条基本认识,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基础和出发点。   做足做好提高采收率这篇大文章   高油价是福还是祸?韩大匡院士说,从一分为二的观点出发,高油价也是一种机遇,将为我国应用各种成本还比较高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有效开发难采储量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对油田开发界来说,要充分发挥国内石油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就是要把功夫下在提高采收率上,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分散中找富集,分别治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提高老油田二次开发效果,尽量多增加石油供应。   韩大匡院士说,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老油田挖潜的最好办法是对剩余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从各油田已钻遇的剩余油富集区的资料分析来看,这些富集区多存在于断层以及砂体上局部遮挡的附近区域、微构造的高部位、正韵律厚层的上部以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地方。对于剩余油富集区,可以为老油田部署高效调整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复杂结构井提供地质依据。据目前已打出的高产井的资料推测,如果剩余油富集区的预测比较准确,一般日初产可达20至30吨以上,大大高于大庆三次加密井3吨左右的单井初产量。矿场实践还表明,打高效的调整井也可形成相当规模,预计可提高采收率2至3个百分点。   深化油藏描述,是搞好油田开发、提高采收率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以后,地下油水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更需要通过深化油藏描述来重新认识和量化地下剩余油的分布,特别要准确地预测相对富集区的具体位置和规模的大小。这是能否针对剩余油富集区成功打出高效调整井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为此,需要综合地质、开发地震、测井、大型精细数值模拟等多种学科的新技术,精细地刻画单砂体特别是主力砂体的展布,准确地识别和预测各种微构造、低级序小断层、夹层和岩性遮挡、大孔道、储层的物性参数以及量化各主力砂体的剩余油分布,特别是其富集区的位置和范围。   至于那些分散的剩余油,就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了,可以使用凝胶类交联聚合物进行油藏深部调驱,把它们尽可能多地采出来。凝胶类交联聚合物有很多类型,常用的有可动凝胶、颗粒凝胶、柔性凝胶等。以华北油田为例,已规模应用的可动凝胶,具有用量少、投入产出比高、耐温抗盐性强的特点,适应性非常广泛。6年来,在16个区块实施注入井298口,增油42万吨,累计提高采收率达4至5个百分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当油藏内存在大孔道时,可选用颗粒凝胶或柔性凝胶进行治理,有很好的效果。   有些老油田或区块,由于套损严重、井况差,大量油、水井报废或转采别的层系,以致现有井网已不能控制住整个油藏,需要进行重组。井网系统的重组,也将对提高水驱采收率作出相当的贡献。   通过对富集区和分散剩余油的分别治理,再加上井网重组的潜力,预计提高采收率5至6个百分点是比较有把握的;搞得好的话,可提高采收率7至8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达到大庆二类储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水平。   韩大匡院士认为,这三条途径,都有一定矿场实践的依据,是比较可行的;如果能综合起来予以实施,可能为“二次开发”开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