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首次实现钻井泥浆不落地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4-03-10]3月6日,坐落于东营市西一路东侧的东营森林乐园内,刚刚完钻的河167—斜11井的井架还未拆除。与其他井不一样的是,这口井的旁边没有泥浆循环池。
河167—斜11井的与众不同,来自它在钻进过程中首次应用了“泥浆不落地”工艺。所谓泥浆不落地,就是改变挖循环池的传统做法,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利用工艺技术对岩屑、废弃泥浆和岩屑进行处理,废水和部分泥浆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减少土地使用量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泥浆被称作钻井的血液。石油行业传统做法是每钻一口井,就要挖一个大型的泥浆循环池,一般在3亩地左右,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固化处理,也难以复垦或者恢复植被,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固体废弃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据保守估计,一口井平均产生固液废弃物约在5000立方米左右,运送到集中处理场也要产生一笔巨大的运费。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选择黄河钻井三公司进行泥浆不落地工艺试验。黄河钻井三公司副经理张立君介绍说,实现泥浆不落地的关键是将固液分离后现场处理。泥浆固相快速沉降装置利用聚合物和粘土颗粒的絮凝沉淀效应,将泥浆中的固相加速沉降,再输送至干燥机进行离心干燥,进而实现固化和运输,分离后的滤液回收使用。理想的状态是,随钻快速高质量固液分离,控制固相含水率,保证液相重复利用,把“体外循环”转变为“体内循环”。
张立君说,下一步将在3000米以上中深井进行泥浆不落地试验。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在中深井试验获得成功,一年之后就可以在油田得到推广普及。
据张立君介绍,从试验到应用,做起来并不难,技术要求也不高,关键是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考量,也是理念和资金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却增加了较大的生产成本。
以钻井三公司为例,全部推广到20部钻机需要5套设备,每套大约300万元。按照全年进尺90万米计算,参照国际标准计算,一年需要费用1.5亿元。“我认为,碧水蓝天更重要。”张立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