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沈北“潜油电泵”替代“磕头机”
石油石化科技

沈北“潜油电泵”替代“磕头机”

2008/4/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09年4月30日] 4月的鄂尔多斯盆地,天高云淡,春意盎然。今年初启动的长庆油田石油天然气会战,已钻成900余口油气井,钻井进尺突破300万米,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在500多个场点全面展开。以“实施低成本战略,创造发展新优势”为目标的长庆油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延伸到油气勘探开发主战场。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庆油田持续完善2008年“5000万吨大讨论”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路线图,加快破解油气勘探开发、建设、管理低成本运行的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难题,打响了“超低渗”低成本战役,努力创造发展新优势,坚定了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长庆油田依靠低成本战略的深层次推进,开发建设逆势上扬。一季度,长庆油田生产原油377.7万吨、天然气50亿多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755.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43万吨,呈现出比以往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低成本勘探:思路拓展大场面
  3月下旬以来,长庆油田部署在陇东新区、姬塬和西峰地区的33口重点石油探井先后获得勘探突破,有3口井实现20吨以上高产工业油流。这个春天早来的油气勘探喜讯,振奋着长庆人的信心。
  长庆油田今年的油气勘探目标是新增油气三级储量10亿吨,以支撑大规模油气产能建设。传统的“先探明、后评价、再开发”的思路,显然已不能适应储量高速增长的需要。长庆人探索总结形成的勘探开发一体化体系,有效化解了这一困境。其核心就是勘探在点上突破,评价全方位跟进,开发紧跟评价部署,迅速扩大油气发现面积,可获得事半功倍的勘探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评价与开发同步扩大油气面积,发现并获得成倍的油气储量。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勘探、评价、开发同时部署和运行,大大减少了一个整装油气田探明的时间,缩短了从勘探到开发的周期。过去,探明一个亿吨级油田需要3年,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后,从发现至建成年百万吨油田只用3年,大大节省了勘探成本。   勘探开发一体化,让长庆油田油气储量从平稳增长步入跨越式增长轨道。跨入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连续7年探明石油储量达到1亿吨规模,2008年获得超过2亿吨的石油探明储量,较以往增加了一倍。2008年,长庆油田着眼于落实探明储量、控制储量规模、寻找油气富集区,全面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油气勘探呈现出“发现整装”、“扩大连片”的增长效应。在石油勘探方面,长庆油田在华庆地区落实了5亿吨储量规模,在姬塬地区形成了8亿吨储量大场面,在镇北地区呈现出亿吨级储量目标。在天然气勘探方面,继2007年在苏里格东区拿到5000亿立方米基本探明储量后,2008年在苏里格西区又获得5800亿立方米的基本探明储量,使苏里格气田成为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特大型气田。   勘探开发一体化带来的另一个奇迹,是新发现的油气储量迅速变成生产能力。部署在姬塬地区的池46井,钻探时发现新油藏,评价、开发工作随即展开,不到一年就落实了5000万吨储量,建成5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属于超低渗油藏的华庆地区,通过评价井、开发井同步实施,目前已落实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成为长庆油田今年大规模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32%和25.2%。有了正确勘探思路,掌握了高效勘探油气资源核心技术的长庆人,瞄准大目标,应用已成熟的沙漠数字地震勘探和黄土塬非纵地震勘探技术,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落实整装探明储量,奋战高产油气富集区,创造着低成本油气勘探的新辉煌。   低成本开发:“超低渗”也能赢利   在“特低渗”上建成超千万吨级大油田、百亿立方米大气田的长庆油田公司,依靠征战“三低”油气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气象。   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一季度,长庆油田油气销售近百亿元的同时,实现利税40多亿元,显现出了在低油价下开发特低渗、超低渗油气田的实力。   长庆油田属于国内外典型的“三低”油气田。长庆人挑战低渗透、攻克特低渗、再战超低渗,积累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高效开发特低渗油气田的主体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系列,使安塞、靖安、绥靖、西峰、姬塬等一大批探明储量超亿吨级特低渗油田得以高效开发。尤为令人振奋的是,渗透率为0.5个毫达西的华庆、合水、镇远等超低渗油气藏,在长庆人手中实现有效开发,使这一世界上一直无法有效开发的“禁区”,成为长庆上产5000万吨的主力接替区。   长庆油田近39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低渗透艰苦斗争的历史。依靠成功开发低渗透油气藏,长庆油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年产百万吨原油的规模,为国家经济建设输入了宝贵的工业“血液“。通过攻克特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让长庆油田摆脱了10多年原油产量徘徊在140万吨的困境,油气产量于2003年突破千万吨。通过特低渗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长庆油田在4年内又创造了一个千万吨,相当于过去33年创造的发展成果,油气当量在2007年超过2000万吨。2008年,长庆油田加大苏里格气田开发的同时,石油开发挺进超低渗新领域,生产油气当量达到2525万吨,较上年增长400多万吨。超低渗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推动长庆油田步入跨越式发展新时期。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随着特低渗油气藏被大面积动用,储量丰富、规模巨大的超低渗油气藏,已成为长庆油田上产5000万吨现实接替区。超低渗油气藏开发高投入、低产出,用常规手段和方法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但在长庆人的努力下,超低渗油气藏实现了低投入下的高产出,突破了超低渗油气田有效开发的“瓶颈”,在当前低油价下实现了赢利。   在征战“超低渗”过程中,长庆油田坚持低成本路线。一是挑战开发极限,突破超低渗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井产量,使日产不少于2吨;二是完善创新低成本开发配套技术,百万吨产能控制在45亿元之内,实现低油价下有效开发;三是超前介入实施配套成熟的稳产措施,延长油井开发寿命,确保油田更长时间的稳产,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在苏里格气田的开发中,长庆油田确定了单井日产1万立方米、稳产3年的标准,3年开发建成年产80亿立方米的规模,今年生产天然气能力将突破百亿立方米,成为国内首个年产百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田。从2008年3月进军超低渗这一新领域,仅一年时间,长庆油田就在陕北的姬塬、志靖—安塞和陇东的华庆、合水区域,钻井超过2000口,投产油井1500多口,平均单井产油接近3吨,建成200万吨产能。今年,长庆油田进一步加大这一区域的产能建设,年产原油将上升到200万吨以上规模。   突破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油藏,不仅意味着长庆解决了油气大规模上产问题,还掌握了低成本上产5000万吨的主动权。   低成本建设:新机制展现魅力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担负着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建设重任的长庆油田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低成本战略,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2015年油气产量上5000万吨,支撑中国石油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升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能力。   低渗透现实,决定了长庆油田实施大规模油气发展,必须走低成本之路。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主导油气田建设,使长庆人掌握了“标准化与市场化”的内涵与精髓。2008年,长庆油田建成了700万吨规模的油气生产能力,探索创新实施的标准化和市场化体系,已拓展出大规模低成本建设油气田的新局面。   “标准化”就是以标准化设计与模块化建设为支撑,用一整套符合长庆油田地下油气开发和地面建设需求的标准设计文件,统一油气田开发工艺、流程布局,统一井组、井站建设规格标准,统一设备、设施配套,使油气田建设按照“组装”、“复制”的模式低成本扩展,以提高建设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标准化”首先简化、优化了工艺流程,规范了建设标准,使繁杂的油气计量、增压、注水、集输流程、设备,能够提前按照设计标准制作成品模块,井站建设过程中即可以最快的速度组装成型。“标准化”剔除了井站建设重复设计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和不必要的配套,缩短了建设周期,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工程质量。一个月建成一座集气站,3个月建成一座联合站,一年建成一座大型天然气处理厂,这就是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