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公司瞄准生产急需,推进技术创新升级
[中国石化报2016-11-14]
在今年集团公司科技项目验收会上,地球物理公司(SGC)提交的“复杂山前带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可控震源低频信号扫描设计技术”项目达到国际领">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打造中国石化独有的“物探软件芯”
石油石化科技

打造中国石化独有的“物探软件芯”

2016/11/15 9:11:0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地球物理公司瞄准生产急需,推进技术创新升级
  [中国石化报2016-11-14]
  在今年集团公司科技项目验收会上,地球物理公司(SGC)提交的“复杂山前带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可控震源低频信号扫描设计技术”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公司负责人说,SGC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通过资源优化、活力激发、技术集成打造寒冬期下的发展新引擎。
  区域整合构建科技链条
  “市场问题归根结底是科技支撑力弱、有效供给力不足。”公司负责人表示,2012年地球物理公司重组时,9家分公司散布在山东、河南、云南等7个省份,业务范围遍布国内外,技术力量分散,资源难以共享。
  为了集中优势攻坚核心技术难题,公司重新架构生产关系,成立了高端业务中心、南美处理解释中心、北非技术支持中心,同时整合各分公司研究所,形成了覆盖国内外的研发机构,系统规划,差异化攻关。公司坚持研究课题从市场中来,研究成果到项目上去,还从8000名员工中,优选组建9支科技创新团队,形成集规划、研发、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研创新链条。
  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外脑”,开放创新,国际上与法国地球物理公司、美国天宝等公司合作,国内同多所大学和科研生产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联合体。
  成立不足一年的智能化工厂技术创新团队,迅速研发应用无人机航摄等前沿技术,先后开辟多个直接服务于油田和地方政府的信息化、管网测绘、智慧水务等新业务。
  创新平台激发全员活力
  胜利705气枪船服役5年多,国外原装进口空压机组件性能下降,而进口新组件要3个月。船员自主攻关,让洋设备恢复活力,普通操作手的革新成果获得了公司优秀QC成果奖。这样的创新成果,在地球物理公司比比皆是。公司把全员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主抓手,建立创新基金,广泛搭建成果发布会、QC小组等评比平台,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让施工难点成为效益增长点。
  阿尔及利亚项目9台震源大修,维修人员通过摸索,自己完成液压油散热系统等改造,节约采购费3000多万元;针对沙漠、戈壁等特殊施工环境,一线员工自制半柔型太阳能充电器,相比同类产品转换效率提高22%;缅甸IOR-7区块施工,利用测线偏移技术,配合无线中继等先进设备,攻克12平方千米沼泽区空白区。“中国人真棒!”公司的技术实力,让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现场代表叹服。
  为了挖掘更多优秀人才的潜能,该公司不断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科研人员差异化、定量化考评激励机制,畅通人才通道。澳大利亚洛克石油项目中,2187地震队和芬芬编写的滩浅海气枪工作参数实时监控软件,受到甲方监督好评,和芬芬也由一名地震队施工员,破格重用为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10月16日,胜利分公司物探研究所陈吴金荣获第二十五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成为全国20名青年科技创新佼佼者之一。
  集成技术打造自主品牌
  轻点手指、视角任意旋转,犹如身临其境……连日来,公司无人机团队制作的驻地全景在“朋友圈”走红,员工纷纷点赞、转发。“这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演练。”该团队成员刘健介绍,后续还会完成诸如室内布局等更精细的四维全景描述。
  公司一直把培育自主产权、独有技术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根本。公司重组后,通过对各区域市场的特色技术进行集成、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出了在国内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技术品牌,目前已经优化升级到2.0版本。
  围绕突破技术瓶颈,该公司多年潜心攻关形成的SeisWay3.0地震采集工程软件,打破国外软件技术垄断,拥有了自己的“中石化物探软件芯”。该自主软件集合了先进的采集软件平台和8个应用模块,搭载4项关键技术,已在20多个勘探区块推广应用。
  紧追前沿,方能占得先机。近年来,针对绿色高效的可控震源施工关键技术,公司成立专家团队,在国内西北、东北地区率先展开应用攻关,形成了22项专项技术、5大关键技术。时变滑动扫描技术在哈山东项目创出最高日产、最高时效、平均日产三项全国纪录;可控震源非线性低频扫描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得到沙特阿美等国际大公司青睐。在独有专项技术的助推下,公司打开了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国际地球物理服务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项目中标率高达71%。
  “I技术站在了世界物探技术的前沿,给中国地球物理勘探搭建了战略发展平台。”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对SGC的技术实力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