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8-01]日前,中原油田采油三厂科研人员在对老油田进行效益评价时,发现该厂管辖的文明寨、卫城、马寨等老油田虽然已开发30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强劲,效益排名靠前。到底是什么力量助推老油田一路效益领先呢?
“常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我厂在无新井投入、全靠老井稳产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无疑成为老油田‘活血健骨’和效益‘领跑">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中原采油三厂:技术创新推动效益“领跑”
石油石化科技

中原采油三厂:技术创新推动效益“领跑”

2016/8/2 8:56:4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8-01]日前,中原油田采油三厂科研人员在对老油田进行效益评价时,发现该厂管辖的文明寨、卫城、马寨等老油田虽然已开发30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强劲,效益排名靠前。到底是什么力量助推老油田一路效益领先呢?
  “常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我厂在无新井投入、全靠老井稳产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无疑成为老油田‘活血健骨’和效益‘领跑’的关键。”该厂厂长张振顺说。
  打破注水瓶颈,筑牢稳产根基
  “你看这里,还有这里,这些都是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它们原先的注水通道无法波及剩余油区,因此需要我们改变渗流通道。”7月25日上午,在该厂地质研究所文明寨项目组办公室,地质科研人员李良华正在给大家介绍不同注水方式围堵剩余油的“窍门”。
  “油田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原先的注水通道早已无法顺利驱动剩余油。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现在,我们开始尝试新的注水方式来提升驱油效果。”李良华介绍说。
  针对目前的低油价,实施精细注水是当前采油厂最廉价、最成熟的技术开发手段。由于原先的注水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要,又无法驱及剩余油,采油三厂科研人员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变强度注水、变向渗流场注水、藕合式注水等新方法,实现注水质量效益持续攀升。
  卫305-21井组是一个两注两采的低效井组。今年年初,该井组注水过多,导致两口油井含水率上升过快。为降低油井含水率,该厂地质人员采用“上下层段交替注水”的藕合式注水方式。措施后,该井组日产油6.3吨,日增油3.2吨,累计增油300余吨。
  截至目前,该厂对60个井组实施措施后,累计增油5000余吨,为全厂控水稳油打牢了稳产根基。
  开出复合“处方”,深挖油藏潜力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成本紧张、资金受限等问题,该厂一改过去“高大上”的措施项目投入,采用“短平快”的复合技术进行实施,做到“少花冤枉钱,多采效益油”。
  比如,该厂工艺技术人员围绕负压井、溢流井、套破井,以及夹层小于3米的压力异常井,在注灰打塞塞面不稳固、不密封的情况下,研制出负压打塞配套技术、新型桥式打塞工艺、可钻式球墨铸铁水泥承留器等新工艺、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工艺成功率,还节约了施工成本。
  明184C是一个4英寸套油井,内径小,井筒负压打塞困难。该厂工艺技术人员吝拥军研制出一个4英寸套油井负压打塞定位器。应用后,单井日产油3吨,日增油2.1吨,累计增油288吨,目前持续有效。
  去年年初以来,该厂先后实施压力异常井注灰打塞36井次,其中,负压打塞12井次,桥式注灰打塞19井次,水泥承留注灰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减少作业劳务费30余万元,节约作业用时1902小时,累计增油2873吨,投入产出比为1∶3.43。
  群策群力挖潜,难点变效益点
  7月24日上午10点,在该厂采油管理一区明226井场,技术主办张传宝正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对油井进行冲程,从而测算出油井最大载荷量,避免“小马拉大车”现象。
  “以前,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各类问题都是‘等停看’。如今,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我给每名技术人员都下达了技术指标和攻关课题。一旦这些指标或课题完成,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提升一大步。”该厂总工程师李建雄笑着说。
  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该厂围绕机采调参、调剖(调驱)等方面,梳理出地面单流双极恒流配水器等26个创新课题,力争全年创效1500万元。
  比如,一口油套分注井在正常生产时需安装两套配水器和1个单注阀,总计1.5万元。如今,技术人员设计发明了地面单流双极恒流配水器,通过将三个部件融为一体,只需2000元即可完成油套分注程序,每口单井节约成本1.3万元。
  与此同时,该厂各采油区还在老区措施工作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先后对297口油井生产参数进行核准,优化参数设置,做到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全厂机采效率持续提升,调参增油980余吨,减少电量流失480万千瓦时。
  上半年,该厂共完成原油统销量17.6256万吨,较上半年预算超产1.1万吨,自然递减率14.03%,综合递减率12.22%,与计划相比分别减缓2.04、2.01个百分点,全厂总体开发形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