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7-15]乙二醇输油臂臂在装乙二醇产品时抖动剧烈抖动,是困扰武汉乙烯物流部码头运输站多年的生产“瓶颈”。
当输油臂抖动剧烈时,为防止输油臂接口断裂或密封损坏泄漏物料,操作人员不得不降量运行。此举只能降低抖动程度,还延长了装船时间,严重影响装船效率,对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重大威胁。
为解决此问题,码头多次咨询装卸臂厂家、设计院、船方及">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武汉乙烯:技术创新破“瓶颈”
石油石化科技

武汉乙烯:技术创新破“瓶颈”

2016/7/18 9:05:3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7-15]乙二醇输油臂臂在装乙二醇产品时抖动剧烈抖动,是困扰武汉乙烯物流部码头运输站多年的生产“瓶颈”。
  当输油臂抖动剧烈时,为防止输油臂接口断裂或密封损坏泄漏物料,操作人员不得不降量运行。此举只能降低抖动程度,还延长了装船时间,严重影响装船效率,对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重大威胁。
  为解决此问题,码头多次咨询装卸臂厂家、设计院、船方及兄弟单位。后因乙二醇大部分转移到恒阳码头装船,码头的安全生产压力稍有减轻。今年7月份,长江特大洪水来袭,恒阳码头停运,乙二醇再次全部转移到武汉乙烯码头装船。
  为提高装船效率,减少船舶滞港,7月7日,码头装载乙二醇船“皖江16”时,将流量由180吨/小时提高到210吨/小时。10时,当班操作人员张建发现乙二醇输油臂再次剧烈抖动,同时伴随着“啪、啪”的爆震声响。码头立即通知调度降量,抖动仍未消失。码头随即要求调度加量到240吨/小时,但外臂振动更为剧烈,怀疑管内有气体存在,遂打开装卸臂末端倒凝阀,发现确有气流。打开倒凝后装卸臂抖动明显减轻,但倒凝阀气流并非向外,而是向内吸气。
  由于空气进管路和船舶货舱不安全,码头人员在发现是吸气后关闭倒凝阀,但抖动再次发生。
  此时,发生抖动的根本原因基本确认:因乙二醇密度较大,蒸汽压较低,高速液体在喷嘴处形成低压部分液体气化,在内外臂转弯处受到阻拦重新液化,形成“水锤”现象。在此情况下,降量虽然可以缓解“水锤”程度,只有补气增压,防止液体在负压下气化,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补空气存在安全隐患,且乙二醇船承压不超过5公斤,码头人员采取在末端持续补少量氮气的措施,保持管线压力在1.9公斤,输油臂抖动现象彻底消失。随后,提量到260吨/小时,一直到装船船束,输油臂始终平稳运行。
  本次查明乙二醇输油臂装船时剧烈抖动的原因并找出了安全的解决办法,一举攻克了长期困扰码头的重大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装卸效率,乙二醇装卸量可从180吨/小时提到260吨/小时。
  同时,“皖江16”从原定的12小时装船减为8小时,腾出的时间还可以装卸其他物料,甚至可以少用或停用恒阳码头装乙二醇,减少对外使用码头费用。
  目前,在恒阳码头停运、乙烯码头泊位紧张、运输量持续超产,码头运输站发扬“工匠精神”,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装卸速度,确保证产品顺利出厂和原料进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