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6-30]
近日,采油三厂先后攻克了油井掺稀远程控制、抽油机远程控制、注水增压站自动化、系统整合等技术难关,全面实现了生产可视化,累计优化用工363人。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五项突破、六项实践创新”等成绩,为智能化采油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项突破”为了降低现场掺稀调整工作强度、提高调整效率和精">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西北油田:创建智能化油田 打造增效新阵地
石油石化科技

西北油田:创建智能化油田 打造增效新阵地

2016/7/1 8:59:1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6-30]
  近日,采油三厂先后攻克了油井掺稀远程控制、抽油机远程控制、注水增压站自动化、系统整合等技术难关,全面实现了生产可视化,累计优化用工363人。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五项突破、六项实践创新”等成绩,为智能化采油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项突破”为了降低现场掺稀调整工作强度、提高调整效率和精度,该厂对掺稀井流量计进行了电动调节和远传功能改造,共计实施60口井,掺稀调节缩短至5分钟,减少了因掺稀不稳定造成的生产异常。目前优化掺稀3153井次,掺稀比由1.26降至1.08,累计增油7491吨,累计节约稀油16705吨,掺稀异常较同比减少15井次,减少处理井筒12井次,突破单井掺稀调控自动化改造技术,提升响应时效降低稀油用量。
  在优化用工上,该厂先后完成T616注水增压站自动化改造,投入25万元,实现无人值守,优化用工6人,年节约成本48万元。为有人值守井站自动化改造奠定技术、管理基础,突破实现注水站自动化改造技术,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为降低取样和化验工作量,该厂与厂家联合攻关在线含水监测新技术,在TK743井进行试验,含水检测数据与人工化验对比的误差小于0.2%,为全面故障巡井、电子巡检提供支撑,有力突破了含水在线监测自动化技术,为全面实现故障巡井奠定基础。
  在降低能耗上,确保加热炉平稳运行,该厂完成了TK889、TK850等4口井的加热炉火嘴改造、温度自动控制改造,火嘴改造前后,火焰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小时平均节气2方,突破加热炉温控自动化、火嘴改造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风险。突破加热炉温控自动化、火嘴改造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风险,干气节约费用产生年度效益373万元,烟道清理节约费用产生效益28.5万元。
  为了降低巡检工作量,全面实现故障巡井,该厂联合厂家攻克了抽油机远程启停、工作调频及远程刹车技术,并在TP31、T806井成功运用,为远程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突破抽油机远程启停控制技术,紧急关断降低井控风险,实现抽油机远程启停、调整频率,实现小冲次运行,降低断杆风险。
  “六项实践创新”为了实现修井作业的实时监控,提高修井质量和效率,该厂联合厂家成功研发了修井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作业监控、事件查询追溯、工作量核定、井控风险预防等功能,为作业提效和风险防控提供了保障。
  为解决液面现场测试的人工和车辆成本,采油厂创新使用了液面远程监测信息,对液面进行实时监控,为机抽井平稳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精度误差在3%以内,目前对十一区30口机抽井已全部覆盖,累计优化用工4人,测试车1辆,年节约成本38万元。
  该厂创新注气监测信息化技术,提升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在数据实时监测、报警上,提升异常的发现和处置效率。对氮气纯度、注入量的实时监控,提高注气作业质量,实现日均注气5井次,单井优化用工2人,年度节约人工成本65万元。
  在刮蜡测试作业上,该厂采用数据远传方法,研发出刮蜡测试信息化技术,从施工现场全程监护;资料录入黑匣子,拷贝存档入手,增加通讯模块远传;负责开工验收,室内监控;减少刮蜡监护人员4人,全程在线监控作业环节降低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偏远井的通讯传输问题,采油厂率先应用了无线网桥技术,对8口偏远有人值守井、建立了视频监控和远程喊话,实现了无人值守,降低人员安全风险,优化用工48人,年节约用工成本336万元。
  自主开发基于C/S和B/S架构两套油井远程监测平台,该厂克服三维力控用户访问数量限制,实现了远程监测控制功能的双统一,未产生软件成本。另外研发车辆运行管理、无纸化会议系统等六套应用平台,解决信息滞后、共享性差、浪费纸张、保密性差等问题,共节约研发成本60万元。
  随着采油厂生产经营和科技挖潜向纵深推进,全厂生产井数已由2013年346口增加到449口,用工量由923人降至560人,优化363人,信息化作用日益显现,用工人数不增反降,人均开井数量由0.37口/人增长至0.80口/人。依托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处理掺稀不稳、原油乳化、稠油上返、抽油杆断脱、井口刺漏及偷盗油事件455次;故障发现时由4小时效缩短至5分钟,为西北油田“极寒期”增储增效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