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技术创新引领管道局走向海洋市场
石油石化科技

技术创新引领管道局走向海洋市场

2016/6/24 9:01:3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推动页岩气绿色革命,成为节能减排、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页岩气,一种储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更加致密,难以开采。
  西南油气田从“十一五”初开始跟踪北美页岩气动态,2012年开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创造了“完钻首口页岩气水平井、建成首条页岩气外输管道”等多个国内第一。
  通过持续探索,“十二五”期间,西南油气田形成页岩气六大主体技术,实现关键工艺、工具的国产化,勘探开发成本随之下降。基本掌握高产井培育方法,Ⅰ类储层钻遇率由评价期的47%提高到建产期的90%以上。整合优势、降低风险,探索形成“自营开发、风险作业、企地合作、国际合作”的多元开发经营模式。
  2015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审定,西南油气田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上千亿立方米。2015年年底,页岩气年产规模超过20亿立方米,实现了页岩气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页岩气产量从少到多的跨越。从技术和管理上,为“十三五”页岩气规模效益上产奠定了基础。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其生产、加工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十二五”期间,西南油气田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节能4.7万吨标准煤、节水41.7万立方米,超额实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目标。
  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建设,是西南油气田清洁开发大气田的一个缩影。
  龙王庙净化厂采用自主设计的“标准还原尾气处理”工艺,天然气中的硫黄回收率高达99.8%,为国内最高水平;通过能量系统优化和变频控制、余热回收等成熟节能技术应用,天然气净化能耗比国内同类工厂低11%。
  在磨溪009-3-X3井,试点采用钻井废弃物随钻不落地处理和钻井固体废弃物制免烧建材技术。钻屑制成免烧砖、铺路基土等,产品环保指标和建材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页岩气开发目前主要通过水力压裂改善储层。一些环保人士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安全表示担忧。西南油气田优化水资源利用,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应用随钻处理技术,实现钻井固体废物不落地;推行页岩气井位部署平台化,多井组平台比单井井场节约用地70%以上,实现了页岩气清洁安全集约开发。

刀析报告的能力,设计文件深度可与国际知名公司媲美。
  与此同时,一个涉及海洋管道工艺、线路、海管结构、防腐、海缆等专业的人才队伍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起来ॣʼľʼľ克难的创新精神,推动着管道局在海洋管道科技发展的征程中扬帆远航。
  创新成果数十项
  CPP的能力扬名海内外
  2009年,管道局确定“陆上海洋一体化”发展战略。2011年8月的最后一天,管道六公司承建的月东海底管道主体竣工。月东海底管道是管道局独立承建的第一条较长距离的浅水域海底油气管道,这也标志着管道局的管道建设业务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
  虽然管道六公司在月东海底管道工程中打了一个漂亮仗,但他们所用的铺管船却是别人的,这让管道人多少有些遗憾。两年蛰伏,2013年,管道局首艘铺管船CPP601建成,起航出征坦桑尼亚。管道人终于有了海洋“利器”。
  自从建设坦桑尼亚海底管道开始,技术创新就与CPP601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条海底管道的登陆段全长1950米,地质条件特殊而且复杂,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技术人员多次现场踏勘,大胆创新探索,采用“陆地开沟引水浮拖管线”方法,仅用一个月便使管线一次性浮拖入海,成为国际管道建设史上屈指可数的海洋工程经典案例。
  立足于CPP601铺管船,管道六公司的技术团队完成了基于喷淋的铜衬垫全自动焊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他们通过与外部公司合作,一举攻克了双金属复合管TT焊接技术,打造了第一支双金属复合管TT焊接机组,填补中国石油技术空白。与此同时,大口径钢质管道全自动焊接技术也在后续的惠州海底管道施工中顺利应用,这项将陆地长输管道全自动焊接嫁接到海洋管道的技术成果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成为管道局技术创新的典范。
  自有铺管船以来,数十项海洋管道技术创新成果在技术人员的智慧中呈现,并有效推动了坦桑海底管道和惠州海底管道建设。这不仅展示了管道局在海洋管道建设技术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使CPP的海洋建设能力和品牌在海内外扬名。
  技术呈多元化发展
  海洋业务走向更广阔领域
  今年的4月2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即使南海的风浪吹着“南天龙号”浮吊船左右摇晃,但船上抢险中心的员工仍平稳地完成了崖城13-1气田海管项目KP694作业点水下带压开孔作业。管道局抢险作业由陆地向海洋迈出了第一步。
  海洋业务市场除了工程建设,还包括技术服务。每1000公里管道每年出现管道损伤或泄漏的概率为0.2%,而我国的海底管道大多进入中后期使用阶段,其损坏率逐年增长。以往,海管维修技术被国外大型专业化公司所掌握和垄断,要进入这块市场只能靠引进国外装备和技术。
  抢险中心借着崖城13-1项目,攻克了重重技术难题,自主研制出世界最大的海洋开孔设备——H1500海洋管道开孔机,打破了国外垄断,一同研发成功的还包括球型封堵技术。此开孔机采用全程自动化控制,运行过程中可实时监控行程、压力、温度、转速等参数,导向栏自动解锁,行程精度可达1/100毫米,完全达到海下管道带压开孔作业要求。
  H1500开孔机的成功应用,标志管道局已具备了120米水深10兆帕压力下海底管道带压开孔和封堵能力,也向市场宣告了管道局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蓝色宝库”吸引了全球各大石油公司的投入。依靠技术创新,海底管道、单(多)点系泊、海管维抢修等业务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管道局的工程业绩中,在追梦“蓝色宝库”的道路上,管道局正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