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5-25]低油价下,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针对老油田含水越来越高、储层物性越来越复杂的特点,持续优化开发工艺,力争花更少的钱,采更多的油。
研制一体化封隔装置,降低转周成本
在稠油开发中,带防砂管转周工艺因占井周期短、成本低,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孤岛厂,带防砂管转周工艺每年应用约40井次,占总转周井数的15%。
但是,这种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研发推广低成本开发工艺
石油石化科技

研发推广低成本开发工艺

2016/5/26 9:07:2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6-05-25]低油价下,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针对老油田含水越来越高、储层物性越来越复杂的特点,持续优化开发工艺,力争花更少的钱,采更多的油。
  研制一体化封隔装置,降低转周成本
  在稠油开发中,带防砂管转周工艺因占井周期短、成本低,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孤岛厂,带防砂管转周工艺每年应用约40井次,占总转周井数的15%。
  但是,这种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汽封隔器到油层上界面之间存在裸套管段,蒸汽直接加热套管易产生热损失、加剧套管损坏;二是注汽后地层亏空严重时,无法进行重复充填;三是缺少防漏设计,压井液漏失会造成地层冷伤害,既影响注汽效果又加剧套损。
  针对以上问题,该厂技术人员集成创新,研制出注汽防砂一体化封隔装置,具有带防砂管密闭注汽、注汽后补砂及防漏失洗井等功能,使井筒热损失和转周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室内实验显示,利用这种装置转周后,平均单井漏失量由75立方米降至6立方米,减少热损失折算节约1575千克标准煤。由于施工过程减少了井筒重新防砂工序,平均单井占井周期缩短3天。
  在此基础上,该厂选取N34X01井进行矿场试验。该井油层高渗漏失严重,上周期防砂漏失液量达到488立方米。应用新装置转周后,由于洗井过程无漏失,仅用12立方米洗井液出口即见液。目前该井已生产1100多天,与上周期同期对比,井口温度提高3.5摄氏度,日产液增加10立方米,已累计产油5500多吨。
  技术人员预计,未来3年内该装置推广普及后,单井转周防砂成本可降低6.5万元。
  改进粉煤灰堵剂,降低堵调成本
  作为一种油层改造基础工艺,堵水调剖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被广泛应用。孤岛油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注聚,在注聚前期、中期和转后续水驱前各个阶段都开展了堵水调剖工作,平均每年工作量40井次,使用的主要是粉煤灰堵剂。
  但随着长期注聚、注水开发,地层大孔道和次生大孔道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粉煤灰堵剂的耐冲刷性、悬浮性较差,对大孔道的封堵适应性逐渐变弱,用量越来越多。近两年,平均单井使用粉煤灰量达145吨,单井作业费用达到45万~60万元。
  对此,该厂技术人员在常规堵剂中添加悬浮剂、激活剂等组分,以增强堵剂性能。工艺研究所油层改造主任师屈人伟说,常规粉煤灰堵剂固结后体积只有原体积的65%,而改进后的粉煤灰堵剂固结后体积几乎不发生变化,用量也随之减少。据测算,应用新堵剂单井堵调费用降低一半以上。
  此外,该厂还推广应用固化氮气泡沫堵水技术,探索将油泥砂和聚合物母液添加交联剂作为堵剂,以进一步降低堵调成本。
  优化防偏磨工艺,降低举升成本
  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及注聚转后续水驱开发阶段,油井偏磨、腐蚀现象愈加严重。到去年底,孤岛厂40%的在生产井是偏磨井,总量达1175口,比“十二五”初期翻了一番。
  对此,该厂形成了以内衬管为主的低成本防偏磨工艺。2011年以来,该厂共应用内衬管工艺381井次,油井免修期由266天延长至513天,减少多轮次作业38井次。
  低油价下,技术人员算起了更精细的效益账:每米新内衬管成本148元,比每米新油管成本高57元,因此仅在防偏磨段更换内衬管,比全井更换新内衬管要省成本。
  此外,在对去年应用内衬管防偏磨工艺的油井进行综合分析后,技术人员计算出该工艺的效益平衡点,即当维修前免修期在300天时,投入产出比才能达到平衡;维修前免修期小于300天的油井,应用内衬管工艺效益较好;维修前免修期大于300天的井,应用新油管和扶正器工艺,能够有效降低作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