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融通打破外企壁垒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新闻中心2016-03-23]
3月14日,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开发室传来好消息:歧口17-2油田H井调整后的井位着陆点打在了储层最佳位置,水平段油层钻遇率达到100%。这是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又一次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
2015年,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共应">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渤海石油研究院测井工程师朱猛攻克地质导向技术二三事
石油石化科技

渤海石油研究院测井工程师朱猛攻克地质导向技术二三事

2016/3/25 9:13:5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专业融通打破外企壁垒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新闻中心2016-03-23]
  3月14日,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开发室传来好消息:歧口17-2油田H井调整后的井位着陆点打在了储层最佳位置,水平段油层钻遇率达到100%。这是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又一次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
  2015年,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共应用到渤海油田曹妃甸油田群35口调整井的随钻工作中,已投产的23口井生产效果良好,初期产能超钻前设计约600立方米/天,直接节省地质导向费近500万元。
  这笔费用和测井工程师朱猛有很大关系。
  虽然,从2009年毕业后来到渤海研究院,朱猛一直从事测井解释工作,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他琢磨地质导向的问题。
  地质导向是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根据各种地质资料实时调整井眼轨迹的测量控制技术,是水平井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外企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手中,服务费每口井数十万元。而水平井的开发很多情况下需要地质导向服务,比如曹妃甸油田,油柱高度低、底水储量大,对地质导向的需求更为迫切。
  一次,在和外企油服公司地质导向工程师交流时朱猛惊喜地发现,现有的测井解释软件具备这个功能,但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模块,不仅连测井工程师没有注意,甚至软件开发商也忽视了它的功能。朱猛暗下决心要无师自通,开发软件模块,掌握地质导向技术,掌握水平井开发的主动权。
  软件操作、数据处理、现场和陆地数据的实时传输,这是测井解释人员完成地质导向服务的三只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朱猛自学英文去克服。
  第二只拦路虎,他虚心请教,记不清打了多少个咨询电话,发了多少封请教邮件,甚至上门求教。
  第三只拦路虎,多方沟通协调,争取到数据传输的临时许可。
  三个月的时间,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质导向技术形成了。调整井A55H1是随钻测井地质导向技术第一次应用到生产实际,水平段成功避开了中间0.5米厚的隔夹层,他个人也因此获得2014年度总公司“质量效益立功个人”称号。
  2015年,他在原有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又对三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创新:多专业融合数据共享、基于聚类分析的阻抗测井曲线预测技术、基于电阻率模拟的水平段顶面追踪技术,形成了基于随钻测井数据的钻前—钻时—钻后地质导向技术评价体系,这一套技术体系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认可。
  精湛的测井解释技艺,再融合地质思维的导向技术,在渤海的水平井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朱猛用他的实际行动,用奋斗的青春谱写了一曲降本增效的凯歌。如今的他,还继续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