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12-30]8月,兰州。上万名兰州石化员工积极响应“全员主动参与,人人献计献策活动”,纷纷“拿出我的生产绝招,亮出我的节约妙招,使出我的优化奇招,支出我的管理新招”,在半个多月时间里提出了5000多条创新增效措施,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智慧……
2015年,对世界油气行业而言,似乎只有一个季节&">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创新升级深挖提质增效潜力
石油石化科技

创新升级深挖提质增效潜力

2015/12/31 8:50: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12-30]8月,兰州。上万名兰州石化员工积极响应“全员主动参与,人人献计献策活动”,纷纷“拿出我的生产绝招,亮出我的节约妙招,使出我的优化奇招,支出我的管理新招”,在半个多月时间里提出了5000多条创新增效措施,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智慧……
  2015年,对世界油气行业而言,似乎只有一个季节——冬天。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油气需求增速疲软及国际油价长期低迷的影响,主要国际大石油公司利润大幅下滑。据各公司前三季度季报显示,埃克森美孚利润同比下降50%、道达尔利润同比下降69%、雪佛龙利润同比下降64%……
  跨国巨头举步维艰,国内油企亦不能独善其身。今年前11个月,三大石油公司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60%左右。
  面对行业性整体困境,面对重塑形象、转型升级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的伟大目标,面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及油气平稳供应的重任,作为国企排头兵,中国石油将如何应对?
  “良好的发展业绩是公司重塑形象的根本,要尽快从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发展,转到注重质量效益的稳健发展轨道上。”中国石油给出掷地有声的回答。
  从注重规模速度到注重质量效益,4字之差,凝结了中外多少知名企业起落兴衰,道尽了多少百年企业的艰难转型。
  自省者强。新形势、新挑战当前,向质量效益转型已是必由之路,毋庸置疑。提升质量效益该从何处着手,立足点又在哪?这考验着石油人的智慧与胆识。
  中国石油落子创新升级,以思路升级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管理提升为抓手,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谋未来,稳健走上质量效益转型升级路,朝着大而强能源公司目标阔步踏进。
  谋定即动思路升级引领行动升级
  面对市场变化,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作为,依据自身发展变化,升级发展思路。
  要出路,必先升级思路。升级发展思路既是发展的谋势之举,又是凝聚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
  雾凇时节,身着“宝石花”工装棉服,行走在吉林省吉林市街头的人明显比以前增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品牌实力连连提升,即便与家人逛街也更愿意穿工装。”吉林石化炼油厂延迟焦化车间工艺二班班长孙洪峰说。
  吉林石化员工的认识变化源于企业发展思路的升级。“炼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在此情况下,吉林石化紧跟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以差别化、高端化产品占领市场,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吉林石化总经理孙树祯说。2014年,吉林石化减亏增效11亿元,今年预计减亏增效24亿元,质量效益发展见到了成效。
  而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兰州市,相似情景亦在上演。面对市场需求疲软,化工销售情况整体欠佳等不利因素,兰州石化根据市场实际,主动出击。在满足市场普通柴油需求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增产国IV柴油。今年1月至10月,国IV柴油同比增产264.6万吨,实现增效6.91亿元。同时,充分利用小产品原料充足的优势,大大增加市场需求旺、效益好的小产品产量,如正己烷、甲乙酮、偏三甲苯等,增效超千万元。对于兰州石化的新变化,兰州石化总经理李家民这样说:“市场我们无法改变,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作为,根据自身发展变化,升级发展思路。”
  为何要主动作为,升级发展思路?当前中国石油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外部,也源于内部。如大规模投入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生产建设成本大幅攀升;资产规模过大,运营质量效益亟须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除油气主营业务外,其他业务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体制机制、技术管理和商务模式创新不够等。如果不以主动作为破解发展困局,种种不利因素将阻碍中国石油的发展进程。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石油进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转型的各项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主动出击,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就能更上层楼;否则,将从“高位”跌落。正是在这一时期,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实力竞争正在全球油气行业展开,每个油气公司的发展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主动出击,抓住机遇,中国石油就可能拉大同其他国际油公司的距离。
  机遇不是运气福气,而是在艰难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的作为和努力,累积起来的有利环境和发展要素之和。而战略机遇期也不是靠坐等就会出现的“黄金时代”,而是在最有利于发展的时期,用持续的创新和变革,赢来的有利于发展的时间空间因素叠加。
  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要顺势而为,主动升级发展思路,让发展思路立于“潮头”,让发展思路领先于发展大势。这既是提升质量效益谋势之举,又是凝聚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
  如何主动作为,升级发展思路?在甘肃销售总经理刘建明看来,这需要动员全体干部员工转变“守摊子”意识,由守转攻,找准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出击。以此为引领,今年前11个月,甘肃销售盈利水平在销售企业中名列前茅,并且成为了中国石油扩大经营自主权新试点。
  思路明则方向清。以此为基石,各石油企业纷纷亮出了提质增效成绩单:抚顺石化一举结束4年亏损历史,同比减亏35.2亿元,减亏幅度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2名;山东销售公司日纯枪量回升到9000吨水平,今年前11个月实现利润7.94亿元……
  企业发展如同大海行舟,风平浪静亦有时,狂风暴雨亦有时。越是市场繁荣、处于顺境,越要理性思考,未雨绸缪,旱则资舟;越是市场萧条、处于逆境,越要积极应对,超前谋划,用思路升级引领行动升级,这才是为企业发展夯实牢固的根基。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创效空间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永远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谁牵住了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创新驱动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指明了路径,掀起了油气改革的新一轮浪潮。
  以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在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期,中国石油必须更加奋发有为。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全面深化改革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过程,如何实现思想的统一,如何破解利益的掣肘,如何冲破观念的束缚,中国石油边摸索边总结。
  精准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大方向,遵循市场规律,中国石油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在推动合资合作与资产重组整合方面,新疆销售公司更换营业执照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与此同时,辽河油田、吉林油田试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辽河油田针对制约企业活力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月考核、月兑现的新制度,将各单位业绩完成情况与员工收入动态挂钩,调整薪酬待遇政策,加大向一线和艰苦岗位倾斜力度,为激发员工创效活力埋下伏笔。吉林油田超前谋划改革布局,形成专项报告39个,发布实施具体改革方案56项……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永远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顾近几次低油价危机,能够安然渡过并在之后以更加迅猛势头发展的,无不是依靠科技创新构架的核心竞争力。在愈发强调质量效益发展的现在,“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这其中,激活人才蓄水池是关键。塔里木油田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孙新堂,如今多了一个新头衔——副主任工程师,并享受相应待遇。这是集团公司在塔里木油田试行技术人才“双序列”带来的变化。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才提质增效潜力。近年来,中国石油不断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培养速度,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取得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取得30余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获得授权专利1.299万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明二等奖4项,新技术年创效200亿元以上,为实现质量效益发展构建了核心竞争力。
  正因为意识到创新的强大能量,中国石油各企业纷纷依据企业发展实际,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激发全员提质增效的热情。
  在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由全国劳模刘成领衔的创新工作站成立之初仅投入13万元。两年多以来,他们根据一线生产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推广,截至目前创效已经超过2600多万元。
  “有了这个‘尾气扫线’功能,压裂施工后管线里的液体全都扫回了罐里,完全避免了残液落地可能造成的污染!”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为鼓励员工科技创新并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在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同时对课题实行项目化管理,成立不到一年,已完成各项创新成果9项,创造经济效益188万元,获得了干部员工的交口称赞。
  50元的路灯光控自动开关、20元实现远程遥控抽水,川西钻探公司川庆70596队张浩兴的两个小发明不仅成功解决了路灯白天自动关、夜晚自动开,地形限制、抽水爬坡上坎不方便的难题,而且节约了成本。仅自动开关一项,每个月就可以为公司节约2万元以上……
  以改革创新作为引领质量效益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正在为中国石油稳健发展增添正能量。
  精益求精管理提升挖掘降本潜力
  精细管理,重在根基。树欲参天根必固。一个企业规模越大,发展时间越长,管理基础就必须得更加牢固。
  以“细”为起点,延伸管理触角,形成精细优势,构建起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回首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持续推进管理革新的创新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石油不断探索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逐渐形成了以岗位责任制、“三基”“五条要求”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制度体系和管理方式。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用先进理念推动管理创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流程和标准规范,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管理体系,促进和保障了企业科学发展。
  但同时,面对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等压力,中国石油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管理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质量效益发展新要求下,一些业务创效能力低、各项成本费用刚性增长,稳定并提高投资回报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愈发凸显。
  管理提升,正是应对新常态挑战、破解当前降本提质瓶颈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石油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保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事不贪大,细节不嫌小。以“细”为起点,延伸管理触角,形成精细优势,构建起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细管理,重在根基。树欲参天根必固。一个企业规模越大,发展时间越长,管理基础就必须得更加牢固。过去我们许多管理往往侧重于治标,哪里出问题管哪里。可管理培育的是软实力,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能力,治标远远不够,需要用慢功夫、花大力气去夯实基础,提升管理基础能力。兰州石化推行“定标准、建机制、抓考核”正是这样一种基础管理。他们将管理环节一一打开,根据业务链条进行重新处理,一一对标,再根据问题导向,重新梳理标准,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形成闭环管理。
  每个细节都是精细管理的空间。大庆油田在大型压裂工厂化施工运行管理中,变经验式管理为节点式管理,实现了能力增、效果增、效率增,成本降、周期降、人员降。单井压后日增油达到常规工艺的4倍以上,体积压裂减少超过20%,单井施工周期缩短16%。锦州石化以板、牌、签、线、物、图为主要载体,将“目视化管理”又向前推了一步,实现了区域一致、整体形象统一的企业规范管理新形象。“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让每一套装置、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现场流程不再难查,现场操作更加便利。”锦州石化公司苯乙烯车间员工王鹏评价道。
  人作为企业核心资源,是精细管理的执行者、创造者。管理提升、精益求精,离不开员工的支持与配合,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离不开广大石油员工的奋力拼搏。新形势下,对员工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应该重新审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育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员工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型,更好地实现管理提升的目标。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鸡蛋上跳舞”,从起步之初的艰难探索到击水中流的豪迈挺进,中国石油发展已过万重山岳。以思路升级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管理提升为抓手,激发全员提质增效的活力与热情,我们必能把握好中国石油的现在,创造中国石油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