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与石化工程
中海化学:战略目标与央企责任完美结合
2008/3/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IValign=center>
[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2月27日] 作为中国产量最大、能耗最低的氮肥生产商之一,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化学)正在谋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运营商和化工行业效益最优的资源转化型企业。
这家日益壮大的上市公司,决意继续“蛰伏”在海南,认真履行央企责任的同时,扎实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内延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从2006年12月11日起对外资全面开放化肥批发零售业务。这对于中海化学乃至我国尚未完全成熟的化肥行业来说,一个“狼来了”的时代已经来临。
靠着质优价廉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中海化学并不惧“与狼共舞”。
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对行业理解的深化,中海化学逐渐意识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化肥生产原本是非常薄利的行业,随着各方面成本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公司的竞争力会不断下降,若在发展思路上随波逐流肯定会落得无以为继;二是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天然气供应日趋紧张,在上游没有新发现的情况下,现有资源根本无法支撑中海化学的长远发展。
中海化学如何发展?中海化学公司总裁杨业新提出了“内延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方针,确立了以化肥为主业,适当进入相关化工领域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在近期内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有竞争力,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运营商和化工行业效益最优的资源转化型企业的目标。
在内延式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公司在完成80万吨尿素装置建设后,又完成了60万吨甲醇装置以及一批配套项目的建设。另外,新项目开发也进展顺利,100万吨尿素项目、113万吨大甲醇项目、二氧化碳塑料项目、三聚甲醛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还有一批新的项目正在规划之中。
在外延式扩张战略实施方面,公司重组并购了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公司还积极推动了中海油重组中化建,使中海油的化肥产能迅速扩大到400万吨。与山西晋城市政府合作的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已经设立。
2006年9月,中海化学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983)。
此时,距其前身海南富岛化工在东方建成全国第一套大颗粒尿素装置,正好10年。
此外,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高集约管理能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成了中海化学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2007年2月,工程技术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转向了集科研、生产于一体,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企业。
做大甲醇项目助力建设生态省
走进中海化学东方基地,俨如在参观一个花园式企业。而中海化学60万吨甲醇生产线,正处偏南一隅,占地面积很小。
“经济效益比原评价值高出1倍多。”中海化学副总裁缪乾介绍,2006年9月,60万吨甲醇生产线投产以来,经济效益之好,超出国内外专家预料。加上管理创新多,信息化程度高,其质量优良的产品,占据市场主导权。
“能够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国内甲醇装置中能耗最低。”缪乾解释,东方1-1气田的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高达25%左右,如果用于民用燃气或发电,资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多。由于甲醇本身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因此能够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另外,该生产线生产装置采用多项先进节能措施,如工艺冷凝和工艺废水回收作锅炉水使用,减少废水排放。闪蒸气、不凝气、驰放气回收氢后的废气作转化炉的燃料气,减少了废气排放。目前甲醇生产综合能耗30.78吉焦/吨,为国内甲醇装置中能耗最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岛附近的乐东1-1气田已经开采成功,其天然气性质与东方1-1气田相似,高含二氧化碳,最适合用于生产甲醇。
专家测算,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中海化学的产能扩大到180万吨没有问题。生产甲醇不会另外排放二氧化碳,还可以省去了二氧化碳造气设备和相应的气耗、能耗,能够实现生产综合能耗达到世界最好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指出,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甲醇生产过程有望完全耗尽原料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从根本上解决地球上因石化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问题,实现碳循环的生态平衡。
近年来,虽然国内甲醇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主要消费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甲醇供应仍显紧张,价格不断攀升。而甲醇作为典型的能源产品,产地集中在我国西部和山西、内蒙古地区。
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厅长林回福认为,如果利用海南北部湾天然气适合于化工生产、靠近市场、海运便利的独特优势,在海南再布局一个大甲醇项目,这对合理利用我国天然气资源、缓解国内交通压力乃至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认真履行央企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海化学在海南悄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种田的有益尝试,已初步取得成功。
在为股东和投资人创造回报承担经济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这家涉农企业承担起了社会责任、环保责任。
几年来,中海化学各项经济指标连年上新台阶:产量从2001年的57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192.7万吨,增长了2.38倍;总资产从2001年的28.67亿元提高到92.58亿元,增长了2.23倍;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5.16亿元提高到34.26亿元,增长了5.63倍;利润从2001年的1.42亿元提高到10.9亿元,增长了6.68倍。
“几年后,中海化学将建立起集科研、生产、配送及服务于一体的科学施肥体系。”杨业新介绍,公司在海南实施化肥直供,全省17个经销商近1000个门店全面实行统一零售价、统一出厂价、统一配送的销售管理体系,一年给全省农民节支近3000万元。
让利支农、捐资助学、热心扶贫。类似例子枚不胜举。2005年9月,台风“达维”肆虐海南全岛,中海化学也遭受重创。尽管如此,中国海油和中海化学仍向海南省伸出了援手,共捐款6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近几年来,中海化学已为海南省捐赠各类款项物资1000多万元。同时,中海化学陆续在东方市、五指山市等多个贫困县市招聘1100多名工人就业。
“对新建项目严格把握环保、低耗、高技术含量、具有经济性等原则,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杨业新说,公司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环境友好的理念,从项目源头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与此同时,中海化学在海油系统内率先建立了下游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实施清污分流、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一系列环境工程,收到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