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炼化:使用绿氢减排二氧化碳超11万吨
2024/9/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报 2024-09-02]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自2023年8月30日全面建成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塔河炼化的两套汽柴油加氢装置已使用绿氢超过7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万吨。
项目启动之初,塔河炼化便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安全、高质量运行。在建设阶段,参与编制了多项关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包括绿氢项目“7+1”作业管理、大型机组设备维护管理及开停工方案等,确保项目标准化、规范化运行。
为优化开工流程并克服当地恶劣天气的影响,塔河炼化在电解水制氢配套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缩短开工时间二十多天,为后续制氢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还参与了输氢压缩机变工况操作的研究和氢压机稳定工况的技术改进,实现了不同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在项目运行期间,塔河炼化高度重视员工能力建设,通过开展“桌面演练”和“仿真训练”等实践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加强对厂区内输氢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及异常情况的监控与分析,及时识别并解决问题,确保了氢气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家感言
塔河炼化生产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经理 刘子英:
塔河炼化使用绿氢提高了油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环保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塔河炼化将总结项目开工经验,促进全员专业技能提升,重点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开展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工作,在提高电气化率,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连续18年盈利的背后
辽河石化公司转型升级调查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9-02]
初秋,在京哈高速“沈山项目”改扩建现场,产自辽河石化公司的沥青陆续送达。同一时间,这个公司的水工沥青也圆满完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和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供货任务。在此之前,公司生产的橡胶增塑剂刚刚销往广东、福建,低硫船燃则销往浙江等地……各种订单源源不断。
作为中国石油深耕辽宁的炼化“七子”之一,辽河石化从小变大,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创造了连续18年保持盈利的纪录,2023年工业产值更是达266亿元,占当地工业产值的10%。
市场瞬息万变?等不得靠不得
以思想破冰引领企业突围。在辽河石化领导班子看来,必须科学辩证地看待自身优势和劣势,顺势而为、破局而生,开辟转型升级新通道,才能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踏实、走得长远、动力十足。
动力,源于观念的转变——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辽河石化,从管理层到操作员工,存在一个普遍共识:要走出舒适区,了解市场、融入市场,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近年来,辽河石化牢牢把握原油资源优势,明确“做优沥青、做强船燃、做精滑油”方针;大力实施全链条、全方位生产经营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特色产品研发力度,增产适销对路的特色炼油产品、拳头产品,筑牢品牌地位;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网格化开展环保治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要效率,向管理和低成本要效益……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辽河石化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前7个月,辽河石化实现工业总产值155.98亿元,同比增加6.76亿元,高效产品收率同比提高3.78%。
动力,源于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充分发挥——
辽河石化地处辽河油田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以辽河稠油高质量综合利用为技术主攻方向,辽河石化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实施“减油增特”,持续完善装置配套,优化产品结构,全力建设沥青、低硫船燃、润滑油三大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如今,这家企业已经实现沥青系列化、润滑油高端化、低硫船燃战略化,部分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辽河石化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法宝”。
为了补齐人才短板,辽河石化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深耕人才强企工程,下大力气全员提素,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深入长庆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等兄弟单位“取经”。技术技能竞赛、班组对抗赛、小指标竞赛、高级技能人才达标晋级……各类竞赛成为员工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