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年7月4日]7月3日,实施闭式热循环、稠油降粘新工艺的西北油田塔河采油二厂TK653井,日产稠油已由25吨上升到39吨,日节约掺稀降粘用的稀油16吨。
该厂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已投入开发的7个区块均为世界级开发难度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埋藏深度在5400米以下,而且绝大多数是原油黏度在上万毫帕·秒(50℃)以上的超稠油。稠油在储层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闭式热循环工艺让塔河超稠油变“稀”
勘探与钻采工程

闭式热循环工艺让塔河超稠油变“稀”

2011/7/6 9:06:5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年7月4日]7月3日,实施闭式热循环、稠油降粘新工艺的西北油田塔河采油二厂TK653井,日产稠油已由25吨上升到39吨,日节约掺稀降粘用的稀油16吨。
  该厂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已投入开发的7个区块均为世界级开发难度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埋藏深度在5400米以下,而且绝大多数是原油黏度在上万毫帕·秒(50℃)以上的超稠油。稠油在储层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在向地面举升的过程中,由于井筒热损失,原油黏度急剧增大,无法流动。塔河油田目前降粘工艺主要是掺稀油降粘度开采,稀油资源严重匮乏成为制约其高效开发的瓶颈。
  今年5月,该厂经技术研究和充分论证,在塔河油田六区TK653井开展闭式热流体循环降粘工艺实验。该工艺是利用塔河油田含有丰富伴生气做燃料,加热热载体,通过空心抽油杆内腔注入井筒,使井筒油管内形成正循环系统,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消除井筒结蜡。实验掺稀油进行正掺稀、反掺稀和泵上掺稀三种方式,下步用热水替代稀油,使油井在掺少量稀油的情况仍能正常生产。
  5月下旬,该空心杆装置在TK653井投用。试验通过空心抽油杆内腔,向井内注入90摄氏度的热水,使用反掺稀油。初期,日产稠油24.6吨,日掺稀油29.4吨,井口出油温度56摄氏度,生产期间各项工艺参数均平稳运行。目前,该井日产稠油39吨,日掺稀油13.2吨,注入温度96摄氏度,井口出油温度68摄氏度。
  该降粘工艺的成功实施,有效解决了井筒内稠油黏度高、人工举升困难、稀稠比高等问,实现节约稀油甚至最终替代稀油的最终目的,为塔河油田开展降粘新工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