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2011年6月20日]我国古生界的油气资源量,可能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希望之地。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教授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中称:"中国缺石油归于三个地质条件:中、新生代没有海相沉积;古生代大部分地层不能生成石油;除西部和西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均遭受强烈褶皱、断裂并受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因而,中国更无海相石油。"
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古生界或成我国油气勘探希望之地
勘探与钻采工程

古生界或成我国油气勘探希望之地

2011/6/23 9:06:1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  [中国石化报2011年6月20日]我国古生界的油气资源量,可能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希望之地。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教授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中称:"中国缺石油归于三个地质条件:中、新生代没有海相沉积;古生代大部分地层不能生成石油;除西部和西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均遭受强烈褶皱、断裂并受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因而,中国更无海相石油。"
  我国古生界海相到底有没有石油?海相石油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我国古生界海相不仅有石油,而且十分丰富。
  我国古生界海相沉积分布十分广泛,以华北、华南、塔里木、准噶尔等地块发育最佳。
  40多年前,地质学家就疑惑,我国发现的油田都是中、新生代的,难道我国古生界就没有石油吗?美国56%的大油田蕴藏在古生代,苏联的"第二巴库"(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也蕴藏在泥盆系中,阿尔及利亚、利比里亚等大油田,都属于古生代油藏。难道我国古生代盖层平缓、褶皱缓和的地区就没有油气成藏条件?按照这种思路,1970年,我们来到塔里木盆地,首次提出石炭-二叠系是塔里木盆地重要食物油气生储岩系。1978年,我们又提出寒武-奥陶系是该盆地重要的油气生储岩系。为了证实这一推论和判断,1984年,我们在塔北沙雅隆起雅克拉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该井钻探到奥陶系白云岩时,发生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我国古生界海相油气的重大突破。
  沙参2井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我们又在塔里木盆地连续发现多个古生界油气田。随着第一个深层古生代大油田--塔河大油田的诞生,我国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论"的帽子。
  自1984年以来,我国在古生代海相共发现几十个油气田,其中大型油气田14个。近年来我国油气发现呈古生界海相油气多于中新生界陆相油气、天然气发现多于石油发现的特点。
  经过4次全国范围的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资源地质总量为1086亿吨、天然气为56万亿立方米。这种地质资源量只是在现阶段研究程度和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从地球物理学角度讲,它不能代表我国实际的油气资源储量。从前4次油气资源评价的情况来看,许多盆地油气资源量也是一次高于一次。如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量,第一次(1985年)为60亿吨油当量,第二次(1995年)为120亿吨油当量,而到了第三次(2005年),则增至150亿吨油当量。
  古生界将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希望之地。
  这种判断依据以下事实:首先,从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看,目前我国古生界油气资源地质储量为360亿吨油当量,其探明率仅为8.7%,资源转化率仅为10%,且尚有广大地区对古生界基本上未开展勘探工作;其次,从地质演化情况看,我国古生代构造经过多旋回演化历史,不但造就了多类型原型盆地,而且形成了继承性大型隆起和斜坡,为形成大油气田奠定了基础;再其次,从油气组合条件看,我国四大地块古生界储集层发育良好,具有多时代、多层段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将来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应从中新生界向古生界转移、从东部向西部转移、从陆地向海洋转移、从石油向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转移、从中浅层向中深层转移、从区带向全盆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