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2011年6月20日]川西地区油气勘探领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表明,该勘探领域具有储集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及渗透率低、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分异规律不明显等特点。
在国际上,地层孔隙度低于7%是勘探禁区,而西南油气田地层孔隙度只有3%~6%。在被判"死刑"的禁区,勘探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从1971年勘探发现中坝气田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察岩观气:洞开川西致密“气阀”
勘探与钻采工程

察岩观气:洞开川西致密“气阀”

2011/6/23 9:04:5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  [中国石化报2011年6月20日]川西地区油气勘探领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表明,该勘探领域具有储集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及渗透率低、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分异规律不明显等特点。
  在国际上,地层孔隙度低于7%是勘探禁区,而西南油气田地层孔隙度只有3%~6%。在被判"死刑"的禁区,勘探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从1971年勘探发现中坝气田开始,40年间,西南石油局在川西凹陷部相继发现玉泉、孝泉、新场、丰谷、合兴场、石泉场、马井、洛带等油气田或含气构造。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的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该局川西的致密碎屑岩气藏年均天然气产量达24.4亿立方米,占西南油气田年总产量的80%以上。
  穿过须家河,翻过龙门山,进军通南巴,西南石油人正在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丈量梦想的距离。
  观气知性:"凶猛、娇气、善隐蔽"
  专家介绍,川西气田储层渗透率之低、致密度之大,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些优质致密气储量基本动用,剩余致密气储量普遍具有"凶猛、娇气、善隐蔽"的特性,这更增加了对其识别与开采的难度。
  "凶猛",在探井钻探中发现,由于对地层压力系数不清楚,当地层压力大于泥浆液柱压力时,气体便会随泥浆返出,若遇到砂体与裂缝结合区,极易发生井涌、井喷事故。
  "娇气",当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天然气被泥浆推进地层深部,随同泥浆返出的气体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泥浆浸泡时间过长(10天以上),则进入缝洞与地层结成坚固厚壁,致使常规射孔难有效果;若不对地层进行压裂改造,难以获得工业气流。
  "善隐蔽",川西凹陷致密碎屑岩储层气藏大多属于干气,其中甲烷占95%以上。这些甲烷隐蔽在地层微缝中,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迅速转移,难以寻觅。而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由于只与缝洞储集体接触,钻具上不会留下介质痕迹,容易导致气藏评价失真现象。
  十二字真经:"查环境,看井史,精勘探,持久战"
  川西气藏属典型的低渗致密气藏,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小裂缝连通性差,直井和定向井钻遇天然裂缝概率较小,气藏虽然具有开采价值,但开采难度较大。
  如何从策略上有效动用开发川西致密气藏?
  "查环境,看井史,精勘探,持久战。"面对世界级难动用储量,专家开出这样的方子。
  查环境。从井喷构造、层位查起,通过最新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含气性对比和评估,不求100%,只要能够获得60%的工业气藏,即可部署开发。
  看井史。翻查首次井涌原始资料,了解钻探时泥浆性能、气测值、岩性、次生矿物等情况,当能证实该井有气体(气测异常或井涌)、有压力(压力系数大于1兆帕)、有储量(含油气砂体具有一定厚度)与成藏条件基本吻合时,即可勘探评价。
  精勘探。利用3D3C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进行分析,精心选点,细心钻探、测试,直至压裂建产。
  持久战。川西致密气物性差、丰度低、气源分散,寻找这样的气藏,力戒"嚼之乏味、弃之可惜"的矛盾心态。客观看待川西凹陷致密气虽然分散但总量巨大、面积广泛这一现实,脚踏实地,坚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便会有巨大收获。
  破解难题:精选技术,疏通"气道"
  面对四川西部致密碎屑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等技术难题,西南石油人加强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和储量计算参数求取方法技术研究,并结合生产动态分析特征、钻探油气成果等具体情况,创新集成一系列工程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方法。
  创新技术之一:钻井靶点准、成功率高的3D3C技术。在勘探领域,西南石油人系统集成并创新应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3D3C勘探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困惑他们多年的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优质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识别等难题,将勘探开发井的成功率由50%提至80%。
  创新技术之二:"鹰眼"导向,确保水平井、斜井命中率。在钻探领域,西南石油人运用号称井下"鹰眼"的地质导向技术,精确控制钻具命中最佳地质目标,为井眼贯穿油气层、提高钻遇天然气裂缝概率提供了重要手段。
  创新技术之三:"分段压裂+限流压裂"技术。在完井领域,今年4月,西南石油局井下作业公司首次采用多级多缝压裂新工艺,优化射孔孔眼数量,实现了4段10缝大型加砂压裂,为中浅层难动用储层改造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和利器。
  创新技术之四:在储层改造领域,该局创新集成以"低伤害压裂、大型压裂、不动管柱多层压裂、斜井压裂、高效返排"为核心的难动用储量压裂开发技术体系。在气藏开采领域,该局初步形成"泡排采气、增压开采、气井防解堵、高低压分输"为标志的气藏采输工艺技术系列。这两种技术体系在川西致密碎屑岩储层气藏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单井产能,降低了油藏综合递减率。
  "一靠探边井增产,二靠修井成功率,三靠增压开采,四靠泡排工艺和排水采气,五靠气举作业,六靠安全环保。"在总结西南石油局龙星公司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突破3亿立方米时,该公司将其归结为上述精细管理措施。
  西南油气田最大的生产企业--川西采气厂,在646口生产井中选取150口低压低产井,根据其含气性、储层横向分布、井区储量动用、井深结构等情况开展挖潜论证工作,增产效果明显。该厂新916-1井,是一口部署在新场气田须家河组气藏的勘探井,去年产能衰竭,每日产气量仅500立方米。为提高该井产能,采气厂重新选取某一地层作为挖潜层,措施实施后,该井日产气量增至8万立方米。
  4年来,川西采气厂挖潜论证40口气井,累计增产2.4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