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水驱示范区精细挖潜素描
勘探与钻采工程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水驱示范区精细挖潜素描

2010/7/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0年7月2日]  喇嘛甸油田曾是大庆油田最大一块聚驱“试验田”。如今这里又开辟出一块水驱“试验田”——北块一区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且效果良好。今年前6个月,这个区块生产原油10万吨,平均含水率94.43%,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
  水驱一直是喇嘛甸油田采油的“常规武器”。那么,大庆油田采油六厂人为何还要在喇嘛甸油田格外强调走“水路”?采油六厂地质大队队长方亮说:“水驱采油成本低,这又是我们的拿手技术,弄好了驱出的原油也不少。”重点走“水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厂今年430万吨的产量目标,水驱要占半壁江山。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很难。喇嘛甸油田已经高效开发37年,水驱含水为全油田之最,高达94.8%,每口井甚至井下的每一层含水都超标,开发本身就是个难题,加之地质环境的影响,喇嘛甸油田剩余油高度零散,这就好比多个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里,一旦血液循环不畅,就会致使细胞缺氧无法生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采油六厂人要在“堵塞的血管”中拿出215万吨的水驱产量,实在是难上加难。
  善于攻坚啃硬的采油六厂人迎难而上,抓住这“油层厚、高含水”两大特点,进行水驱示范区精细挖潜调整。按开采规则是注水出油。因剩余油在厚油层内吸水差异大,造成孔道堵塞。虽然在厚油层底部位置注进去很多水,但到地面上却“吐”不出油,或者厚油层顶部油很多,但喝不到水。这也就是说,注进去的水不但没有驱赶出孔道里的油,反而油还顺着孔道溜走了,这样就影响了开发效果。
  针对这一“病症”,采油六厂人在水驱示范区“下猛药”,对地下岩层进行“层内细分”。在一个层段里继续分出几层,并实施“遏制底部、强迫顶部”注水疗法。其要点就是“一堵、一加强”,即利用长胶筒封隔器对油层底部无效循环的部位进行封堵,加强油层顶部注入,再根据剩余油交错分布特点,在油层中部利用长胶筒封隔器实施层内细分,将一个厚油层变成两个注水层段,在层内再进行周期注水。
  水驱技术疗法有了,技术人员又开始“对症下药”,从“层内细分”转到“细分重组”。针对薄差层层间动用差的“病症”,实施“区别对待、按需分配”注水疗法,也就是说把吸水强的层段归拢在一起统一注水,把吸水弱的层段放在一起注水。这样,不仅改善了注水状况,还提高了注水质量,使每口井和每个注水层都能发挥威力。因此,躲在岩层下的油就会被水赶出来。
  就拿示范区喇10—143井来说,这口井的油层多、厚度大,层间吸水能力各不相同。这口井细分前分5段注水,全井20个射孔层中不吸水的小层数达到8个。   有的油层“喝”不到水,采油六厂人将层段内喝不到水的油层又进行细分,注水层段由5段细分为6段。细分后,吸水小层数达到17个,吸水厚度比例达到91.5%,比调整前增加14.1个百分点。   通过一系列注水优化措施控制,喇嘛甸油田示范区已初见成效:去年年底综合含水率为94.66%,目前含水率为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