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从起步到跨步:页岩气的发展提速
勘探与钻采工程

从起步到跨步:页岩气的发展提速

2010/6/2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08年7月2日] 近年来,扬子石化乙二醇装置不断技术创新,进行生产扩容改造,尤其是注重与大专院校、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生产,进行挖潜增效、节能降耗,不断取得可喜成绩,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公司的效益大户。
   如今,扬子石化乙二醇装置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位居全国13家乙二醇企业的最前列。与江阴有机化工厂联合开发研制生产的脱醛树脂,成为国内第一个使脱醛树脂国产化的企业;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变压吸附回收尾气中乙烯侧线实验研究”技术,不仅是国内首家,而且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今年大修中的200号系统改造,首家使用某新型催化剂,获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该项技术每年就可节省近万吨乙烯原料。目前,装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第二轮扩能改造工作。三个技术创新“第一”,让扬子乙二醇装置真正成为国内同行的领跑者。
   采用新型催化剂降低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装置永恒的主题。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中,乙烯和氧气的单耗占成本的85-90%以上,而二者的单耗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选择性。因此,乙二醇装置最核心的竞争是催化剂的竞争,催化剂的选择性直接决定装置单位产品的乙烯、氧气单耗、综合能耗以及产品质量。而目前国内乙二醇装置所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有高活性催化剂和高选择性两类催化剂。选用什么类型的催化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成为扬子乙二醇技术专家攻关的主要目标。
   为此,扬子石化烯烃厂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通过走出去调查研究,同行比较,与催化剂专利商进行可行性科研分析、论证,结合乙二醇装置生产实际情况,对目前同类装置使用的新型催化剂的使用条件、选择性和产率等进行风险评估,最终选择了具有性能好、产率高、寿命长等特点的新型催化剂。更新计划2006年获得公司批准。2008年,扬子烯烃厂利用装置大修时机,对反应器催化剂进行更换。在新催化剂装填过程中,该厂乙二醇车间项目负责人、安全监护人三班倒,实行24小时监护,严格把好新催化剂装填质量关。装填完毕后,乙二醇车间又组织测压差、调整催化剂高度、装惰性球和弹簧等工作,认真把好每一个环节质量,确保了新催化剂装填任务的圆满完成。5月10日,装置投料开车,新催化剂投入使用,经过数天的活化程序,催化剂选择性达到了预定值。此后一个月,催化剂开始了由高活性向高选择性的转化过程。
   在催化剂试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凝聚了乙二醇车间技术与操作人员无数辛勤汗水。为了让催化剂安全运行,乙二醇开车技术小组成员,每天24小时轮流在中控室值班,严密监控运行参数,遇有波动及时调整,确保了反应器所有运行条件严格按设定要求进行。到目前为止,催化剂的选择性已达到历史最高值,并处在稳步上升过程中,催化剂的时空产率也超过设定要求。其性能明显高于2005年投用的平均选择性只有78.2%的国产催化剂。据初步估算,使用新型催化剂后每年生产同样产品可降低乙烯消耗量8000多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可以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降低检修费用。
   实施系统改造挖掘潜能    积极实施技术改造,走内涵挖潜之路,是扬子石化乙二醇车间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工艺、设备,还是反应器催化剂的使用等方面,每一项技术革新,都成为乙二醇装置管理者重点考察的对象,以世界领先者的姿态不断推进装置的生产技术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活性碳酸盐吸收剂新配方的采用,提高了二氧化碳吸收效果;某些改造技术,不断开创了同类先河。特别是乙二醇600号系统改造后,在乙二醇车间职工的努力下,创造了连续长周期运行三年无非计划停车的同行业最好纪录。400号系统的扩容改造,环氧乙烷产品能力提升到10.2万吨/年,居全国第一。    如何满足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对反应气中的二氧化碳低浓度控制要求,已经成为乙二醇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解决原有装置200号二氧化碳脱除系统能力偏小的“瓶颈”问题,对该系统进行扩容改造,自然也就再次成为乙二醇技术人员的主攻目标。但200号系统改造国内同行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取,是采用增加设备并列工艺?还是采用增容的单列工艺?让乙二醇的技术专家们一时难以取舍。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可靠,以张辉、孙家兴等车间领导为代表的一帮技术专家们,开展了广泛地调查研究,与专利承包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装置实际对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识别评估,并不断进行完善优化。本次改造扬子烯烃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乙二醇装置的现有设施和资源,以优化的设计方案为装置改造基础,以确保改造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为标准,改造项目经过扬子烯烃厂和扬子工程公司、扬子工程管理部以及多家施工单位近8个月的通力配合,扬子乙二醇装置200号二氧化碳脱除系统已经改造完毕,并随着乙二醇装置的成功开车而投入使用。    在装置改造的日子里,乙二醇的技术专家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