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川西海相牵气龙
勘探与钻采工程

川西海相牵气龙

2010/5/1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0年5月11日]   川西平原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目前的主产层在陆相须家河组。钻探这一地区的海相油气是数十年来石油勘探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追求。今年4月5日,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上组织实施的重点区域探井川科1井,在新层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马鞍塘组喜获86.8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川西海相良好的勘探前景,拓展了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领域。
  近十年来,中国石化为打造上游长板,加强了南方油海相油气勘探,在川东北海相收获普光气田等一批重大勘探成果的同时,又瞄准了川西海相这一新的勘探目标,通过周密研究和论证,于2007年初部署了川科1井。2009年7月27日,川科1井钻至井深7560米完钻。钻探过程中,勘探南方分公司和相关施工单位紧密合作,攻坚克难,实现了安全擒获海相气龙。
  控压钻井安全穿越陆相主产层
  川西地区地层坚硬、地下高温、高压、多套压力系统共存,钻探难度大。为了确保安全顺利钻进,在川科1井钻探施工全过程,勘探南方分公司和施工单位针对不同地层实施了相应的钻井工艺和技术。特别是在井深4671米至5431.7米,穿过该地区主产层须家河组时,首次在川西地区大井眼、深井段成功引进欠平衡钻井技术实行控压钻进。
  2008年8月下旬,川科1井进入须家河组地层。勘探南方分公司领导专家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须家河组二段以上为高压气层,二段以下为低压气层。若不未封隔上部气层揭开须家河组二段,极有可能引起严重漏失而造成工程事故;若封死上部气层又将造成对油气层的致命伤害。为了即保护好油气层又防止恶性漏失,经多次技术论证,确定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采取控压钻井方式穿越须家河组二段。
  针对控压钻井过程可能出现井壁垮塌和泥浆漏失,分公司和钻井队抽调人员组成现场技术小组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8月25日,现场技术小组进行实钻分析后提出了控压施工方案:采用边循环边下调密度的方法,逐步降低钻井液密度,并依据井壁稳定性及地层出气量推算出合理的钻井参数;要求现场随时做好堵漏准备。
  8月30日,第一个控压钻井钻头完成64米进尺。由于换钻头需要的起下钻处理时间长,现场技术小组完善了施工方案:采用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高寿命压力钻头减少起下钻次数;同时准备两套不同密度的钻井液体系,一套用于控压钻进,另一套用于起下钻。   9月3日,钻头从高压地层进入低压地层,现场技术小组再次完善施工方案:起钻压井前,先大排量洗井一周,再注入堵漏浆对漏失层进行有效封堵;采用二次置换方式置换钻井液,先置换套管内泥浆,后置换下部钻井液;同时确定在钻井液中加入适量堵漏剂,并随钻补充防塌、抑制性药剂配合胶液防止井壁垮塌。   2008年10月23日,川科1井引进欠平衡技术实施控压钻井获得圆满成功。平均机械钻速比常规提高30%,实现了多套压力系统共存下的安全顺利钻进。   油气显示不活跃的海相牵出大气龙   2009年7月27日,川科1井钻达设计井深完钻。现场录井资料显示,该井海相地层钻遇油气显示6层厚28米,其中马鞍塘组4层22米。评价认为海相地层总体显示不好,马鞍塘组显示较弱。   但善于在分析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公司领导并不认为这就是该井的最终结果。2007年开始,分公司一直组织科研人员研究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及其油气地质条件,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周缘井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对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川西地区雷口坡-马鞍塘组发育有生物礁和台缘浅滩,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后来,川科1井在马鞍塘组钻遇一套白云化碎屑灰岩,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因此分公司领导在川科1井完钻后提出,钻后研究要弄清每一个显示层,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新发现。   而后,分公司研究人员紧锣密鼓对川科1井单井资料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川西地区海相沉积、构造演化、成藏分析资料开展综合研究,发现马鞍塘组具有发育孔隙型储层的滩相沉积环境和良好的成藏条件、发育不整合面岩溶储层。这些研究成果更增强了在川科1井试获海相天然气的信心。   2009年8月10日,分公司组织承担川科1井录井、测井、井下化探施工任务的单位及本单位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研讨测试方案,确定对马鞍塘组等海相重点层位进行完井测试。   2010年4月5日,川科1井马鞍塘组实施射孔酸化测试三联作,顺利牵出川西海相气龙。   马鞍塘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后,勘探南方分公司再次组织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认为川西海相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马鞍塘组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目前,分公司正抓紧优选有利区带目标,准备甩开部署探井,力争扩大川西海相油气勘探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