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与钻采工程
大庆油田依靠科技提高采收率综述
2008/11/1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大庆油田报2008年11月14日] 大庆油田长垣水驱稳产时间是世界上最长的,成套的水驱技术不光对中国石油,对世界石油工业领域的贡献也相当大。
“但是,油田高科技新会战,难度和不确定性相当大。”一位科技人员表示,“很多油井含水率已达97%、98%的地步。客观地说,如果按照既定方案稳产下来,大庆油田将创造石油工业史上的新奇迹。”
在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新阶段,占大庆油田总产量83%的长垣油田,将毫无疑问地担当起采油主战场的使命,搏击特高含水,浪里淘金。
尽管今天的水驱开发困难重重,但在油田规律开发的征途中,在历史使命担于肩上的重要时刻,长垣依然也必须牢牢抓紧水驱这条稳产主线
长垣的主力油田采收率已达50%,属当今世界同类油田的最高水平。高采出程度的同时,剩余油空间和储量变小,伴随着含水的一路上升,几乎已是井井高含水、层层高含水,挖潜异常困难。
采油一厂这个开发48年的油田首个区块,目前含水达91.3%,产量递减速度为8%至9%,可采储量下降,常规效果变差。今年,他们的产量任务是1106万吨,其中水驱占747万吨。竭尽全力控水挖潜的同时,他们提出,要在一个时期内保持水驱年产量700万吨。
采油二厂水驱产量占总产量的70%。开发道路上,他们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即水驱挖潜。总地质师宋吉水认为,水驱的储量、覆盖面积比重大,且技术丰富,那么,可做工作的余地就更大。
采油五厂油区,几乎是水驱的“天下”,水驱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能否做好水驱开发是关系到今后长远发展的根本。为此,采油五厂要求:做好注水基本功,保证每个小层注够水、注好水。多学科集成化油藏研究,是观察地层的“千里眼”,也是控水挖潜的技术支撑。按照原计划,采油五厂的这项工作将在2014年完成,为了产量大局,他们预计将其提前到2010年。
采油六厂油层目前含水高达94.5%,为全油田最高。“十一五”期间,采油六厂大试验区储备了不少已日趋成熟的优良技术,层内细分注水与堵水工艺保证水驱开发效果;厚油层规模化挖潜技术日趋成熟,精细地质解剖技术让层内挖潜进一步精细。采油六厂决定:以后一个阶段,水驱产量不低于200万吨,自然递减率控制在6%以下。
就要迎难而上,就要攻坚克难,这是油田科技工作者的勇气,也是水驱挖潜之路厚重的基础和底气
经过多年的开发,现在长垣油田的含水差异越来越小,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已“过时”、“过效”。例如采油三厂,118个沉积单元都是高含水,选井选层难度很大。他们就在井组内寻找可调整的空间,每年实施约300口油井,平均单井日增产0.02吨。
周期注水、周期采油也是长久以来油田研究出解决结构调整不力的通用方法。采油三厂几年来实施了150口井,每年水驱含水下降0.01个百分点。今年1至9月份,采油六厂实施了178口水井,井组综合含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原来的注采系统是这样分布的:9个三三排列的点,中间一个是水井,其他点上是油井,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增长,水井变得负担大、压力大、水量不够。科技人员想到,可以把一些油井变成水井,力求注采系统的平衡。听起来简单,实施起来特别困难,需要一个层系一个层系的对比,既要考虑增油效果、还要考虑成本等综合要素。
采油三厂北三东区块,对24套注采系统调整方案进行论证优化,实施后取得了年增产3.6万吨、区块递减3个百分比的效果。
在本身已经十分细化的油层中,科技人员根据增油能力再细分层,然后选择性上补孔、压裂等。今年上半年,采油六厂补孔、压裂182口油井,平均初期单井日增油5吨,1至9月份,累计增油11万吨。
说是主力油层,可采油五厂的这类油层就相当于二类油层,出油能力很差,表外储层和表内薄差层加密后仍不能实现有效动用。他们绞尽了脑汁,再加密经济恐怕不合理,就利用限流压裂法,一点儿一点儿的抠油,实现了年提交产量370多万吨。
多年来,油田科技人员集智慧之结晶,还创造开展了细分注水、水井调剖、检换新泵等方法和举措,使水驱挖潜道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收获光明。
以科技为支撑,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水驱技术更加多元化,为未来的驱油技术赢得了更多的空间和储备 因含水全油田最高,权威专家曾说过:“喇嘛甸油田的今天就是其他采油厂的明天。”身为“第一个”,采油六厂总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比如无效注采循环。何为无效注采循环?浅显理解,就是由于开采时间长、含水高,很多地层里都被冲刷出大孔道,水在驱油过程中大部分都顺着大孔道流出去了,做了无用功。一位采油六厂科技人员介绍:“注水时,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都顺着大孔道流出来了,驱油效果很差。”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采油六厂摸石头过河,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总结推进。他们从驱油原理入手,研究如何扩大波及体积,让水能波及到更多的地方,同时还要让那些大孔道不再“参与”驱油过程。他们加大了层内细分注水的力度,原来在1个层段内细分至层,现在在1个层内细分。他们还研究出一种长胶筒封隔器,将层内1至两米的无效部位封堵,使其与油流“绝缘”,解决了问题。
今年1至9月份,采油六厂通过此项方法,少注水166万立方米,井组含水下降0.5个百分点。
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其他采油厂出现无效注采循环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萨南油田有一部分区块很特别,它虽然身处老区,但地质特性类似外围,都是有效厚度小于0.4米的油层和表外储层,吸水状况差、注水困难、动用率低。采油二厂利用酸化、截堵等方式调整井网、井排,有效驱动压差;利用细分层技术减少层段内差异,减少层间干扰。试验后,区块效果明显:动用厚度比例提高了15%至20%,自然递减率降低3至5个百分点。
杏南区块因压力系统不平衡套损严重,影响产量将近3万吨。采油五厂大胆尝试:降压注水。尽管产量受到轻微影响,但拓宽了未来开采之路,为持续稳产赢得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