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与钻采工程
大庆油田推进标准化设计工作侧记
2008/11/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08年10月31日] 实现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创造原油产量、累计生产原油、上缴利税“三个第一”的大庆油田,其标准化设计工作也走过一个实践、完善和创新提高的过程。10月24日,在宁夏银川参加集团公司油气田地面建设标准化设计现场会的大庆油田副总工程师李杰训对记者说:“在油田开发初期,标准化设计工作曾为大庆的长期稳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现原油产量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新阶段,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作,对缩短设计周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开发成本,具有更加非凡的意义!”
众所周知,大庆油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自油田投入开发建设以来,无论是前期的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二次加密、三次加密的水驱开采,还是后来的聚合物驱工业化开发和大规模的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生产,大庆油田在地面建设工程中,始终坚持以标准化设计工作为龙头,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实践探索、改进完善、逐步推进、不断提高”的标准化设计工作新路子。
油田开发初期,针对原油物性、高寒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成功研制小型采油树,确定单管密闭油气混输的“萨尔图油气集输流程”,这项成果1965年获得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特别是对水套加热炉、立式分离器、采油井井口、注水井井口、井口房、井口值班房进行定型化、装配化、预制化的标准化设计,为高速度、高水平开发大庆油田提供了一臂之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满足油田稳产需要,大庆油田与时俱进,开发研制一系列高效油气密闭处理设备,形成“简化前头、完善后头、中间不开口、三脱三回收、出四种合格产品”的地面系统工艺模式。该模式应用标准化设计的全新理念,对涉及油水井场、计量站、转油站、联合站等各种场站的建设,全部向装配化、预制化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在转油站标准化设计中,形成2种工艺模式及7种生产模式的设计系列,建筑结构主要以工艺装置撬装化和厂房车厢式装配化为主。从1978年到1990年,共建设转油站317座,其中采用标准化设计288座,覆盖率达到91%。
进入2005年,大庆油田通过实施三元复合驱油,形成水驱、聚驱和三元驱等多种开发形式并存的局面。尽管当时的地面系统更加庞大、复杂,对标准化设计带来一定影响,但为满足油田发展的需要,大庆油田致力创新,全面开发应用适宜的新工艺新技术,形成“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配注系统工艺和“一段分、二段和”的采出液脱水系统工艺,研发应用“熟储合一短流程”母液配制技术、“一泵多井”注入技术等,实现了标准化设计程度的最大化。其中,建设数量大、重复率高的油水井井场、计量站、配水间,做到标准化设计覆盖率100%。
进入4000万吨稳产阶段的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对标准化设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按照每年建设8000多口油水井的发展速度,就需要建设相应的计量站、集油阀组间、配水间、聚合物注入站等中小型场站150座和三元配注站20余座,设计重复工作量大。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大庆油田在系统形成工艺技术定型化、设计规定统一化、定型图纸复用化、设计文档模块化、电子图纸模式化等标准化系列的基础上,还形成抽油机标准化井场、标准化场站等各个方面的定型图纸156种。
可以相信,在油田开发中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共和国一面旗帜的大庆油田,在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工作中,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