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中国天然气产业迎来大发展黄金期——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
勘探与钻采工程
中国天然气产业迎来大发展黄金期——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
2008/11/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䵠ࠍIValign=center>
[中国石油报2008年10月30日] 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院50周年院庆期间,主办方召开了“院士论坛”。国内外石油石化领域的科学泰斗济济一堂,探讨该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其中,天然气是关注的热点。
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邱中建院士就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进行全面阐述和科学预测。他认为,中国天然气产业正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推动了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的浪潮。
天然气产业发展迅猛 中国石油担当主力军
邱中建院士指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正经历史无前例的黄金期。他把天然气快速发展分作三个阶段:从产量上看,第一个100亿立方米用了27年;第二个100亿立方米用了20年;第三个100亿立方米只用了两年半。而从2005年开始,每年天然气产量平均增长95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天然气产量走过了一条从27年100亿立方米到1年100亿立方米的历程。他把这个发展速度定义为“迅猛”。他说,“迅速”已经不足以形容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年均增长百亿立方米,这在世界天然气工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作为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领头羊”,最早涉足天然气行业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担当了主力军,为天然气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数据为证: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从很少增至近700亿立方米,最近几年增长尤其迅速。其中,中国石油增长最快,在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67%增至2007年的78%。
自2000年起,我国天然气储量增长进入新的高峰期,全国年均新增可采储量3085亿立方米,而中国石油的新增可采储量是年均2237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均的73%。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3.66亿立方米。而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天然气储采比高达44,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3倍。高储采比说明我国天然气产量高速增长具有良好的储量基础。
邱中建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勘探,我国新发现了四大天然气富集区,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等盆地。此外,松辽、准噶尔、东海等盆地也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据统计,天然气可采储量已经达到22万亿立方米。而且,随着勘探步伐不断加快以及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以中国石油为代表,国内石油企业陆续在陆地、海上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含天然气资源富集区。
天然气大发展 驱动石油工业第二次创业
邱中建院士认为,根据我国天然气资源发展的潜力、国内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的良好远景以及四大天然气富集区大规模储量的支撑,构成了我国天然气产量可能快速增长的背景。作为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他充满激情地说:“就像当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以后,又快速发现渤海湾油区一样,原油产量和储量都获得了空前的丰收。我们把这次天然气大发展的机遇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二次创业。”
关于中国天然气未来产量的预测,邱中建院士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按照油当量计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天然气产量有望与石油产量相当,达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2亿吨石油,“以后甚至会逐步超过石油,2030年产量预计将超过2500亿立方米。”
邱中建院士说,如上设想,并非推测,而是科学预判。有两种情形可作为参考依据:其一,世界上天然气产量位于前三、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天然气产量均超过石油。尤其是美国,2007年天然气产量近5500亿立方米,折合成油当量大约是5亿吨。而去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2.52亿吨。天然气与石油的比例接近2。他进一步解释说,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比例和状况同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天然气产业从1968年进入高峰期,持续至今,天然气高峰期持续42年长盛不衰。而原油产量的高峰只持续了23年。
其二,从地质上看,自然界中天然气的来源比石油广泛。天然气具有成因的多元性,包括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而且,天然气对储层要求较低,有较多的机会储集在致密砂岩、煤层、页岩等储层中。同时,我国大多数大气田均成藏于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有利于天然气气藏的保存。因此,他得出结论:我国的天然气聚集量极有可能大于石油,而石油工业的二次创业,将由天然气来驱动。
天然气多元化供应 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邱中建院士说,天然气在一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就是天然气的地位,是衡量一国能源消费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而人均天然气消费量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他介绍说,2007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而依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消费量有望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1/2。届时,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以上。
我国要改变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清洁高效发展,大量增加天然气消费量,显然是最现实的科学选择。天然气产业将肩负起这个神圣使命。西气东输等一批重要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邱中建院士表示,天然气要发挥更大作用,资源才是核心问题,而多元化供应是出路。他认为,我国目前处于天然气资源多元化的有利地位。除国内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勘探开发潜力仍然巨大、天然气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外,俄罗斯、中亚等周边地区都是最现实的天然气进口选择。而来自澳大利亚、南亚及中东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也将成为我国实施资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渠道。
这个比例如何分配呢?邱中建院士进而对我国2020年天然气利用情形提出设想:预测届时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是3100亿立方米。其中,2000亿立方米为国内生产,而1100亿立方米将来自进口资源。在这些天然气资源中,通过管道进口的资源有600亿立方米左右,通过船运方式进口LNG预计将达到540亿立方米。“这种多元化格局,将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使天然气发挥更大效用。”
邱中建院士不无忧虑地表示,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只有不到4%,产量也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气化的初级阶段。按照目前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10%。到那时,天然气将真正肩负起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