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专业化重组之变
2008/9/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攻关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能,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前注水技术,实现难采储量的有效开发。乾安油田年产量从2000年的13万吨跃升到2008年的130万吨以上,成为继英台采油厂之后第二个超百万吨采油基地。老与新,高与低,是相对的,在新区产能建设的同时,提高老区稳产上产很重要。老井稳不住,新井即便上去了,也会被“吃掉”。
在老区稳产方面,吉林油田大力实施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通过规模开展油藏精细描述,搞好注采系统优化调整,提高老区采收率。4年中合计开展描述项目55个,描述地质储量5亿吨,逐步推进油田地质建模研究。
扶余老油田的成功开发,可谓老区稳产的典型。由于井况差、分注状况差、井网不适应和地面系统老化四大问题,产量每年以6万吨快速递减,面临无效甚至废弃的窘境。2004年,油田果断对其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调整,重构地下体系,重构井网体系,重构地面体系,部署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首次刻画扶余地区构造形态和断裂系统,从“面”到“线”规模实施井网调整,完善注采系统。一系列举措的应用,使该区开发水平大幅提高,原油产量由60万吨上升到105万吨,采收率提高5.2%,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
依靠科技强引擎,管理仍是“富油区”
低渗透上的油气开发,必须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唯有持续不断探索与创新。吉林油田坚持科技兴油和管理增油,缩小“网眼”,“细网”捕捞,增产上产。
一项技术探出一条路,系列技术就能加快开发。吉林油田三大配套技术攻关和三大开发试验的加快推进,立足于攻克当前发展瓶颈,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扶余油田水驱转热采技术在90多口井上成功应用,一年增油3万余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大情字井黑50区块应用取得成功。随着酸化、调剖、堵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油田加大措施挖潜增油力度,拓宽挖潜项目,扩大挖潜规模,2008年平均单井措施增油71吨,与4年前相比,措施有效率提高10%左右。工艺技术的进步为油田接替挖潜提供了强劲动力。龙深101井是油田突破PDC钻头不适用于火山岩地层的传统观念实施的第一口深井,使机械钻速显著提高。
几年来,吉林油田相继探索完善储层改造、压裂、稠油热采等一整套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田的特色技术和配套技术,解决了制约油田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油气产量连续4年以50万吨递增。正是依靠科技进步,远景资源加快转化为效益储量,效益储量加快转化为现实产量。
多年来,吉林油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立足多井低产实际,挖掘“管理富油区”,低成本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开展油水井分类精细量化管理等工作,油井免修期大幅度延长,不正常井影响产油率大幅度下降,2008年免修期比2004年增加40天,达到505天。加强注水井精细量化管理,研究分层注水方案,着力在“量”化上下功夫,2008年有效注水合格率比2004年提高7.5%。强化采油和作业管理,强化修井前的诊断和处理,仅2008年就成功处理1102口井,节约作业费用1600万元。
吉林油田的实践再一次启示我们,解放思想,推动科技进步,强化生产经营管理,东部不仅可以保持稳产,还可以持续上产。吉林油田实现高水平跨越,是低渗透上的“新高度”,也是东部老区践行“稳定东部”战略的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