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二次开发改变老区开发面貌
2008/7/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辽河石油报2008年7月15日] 7月11日召开的辽河油田公司季度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组数字让人兴奋不已:今年上半年,油田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分别为3.51%、17.10%,同比下降1.43%和2.25%,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老油田开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油田综合递减率和自然递减率两项指标的下降,二次开发的规模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据了解,到6月底,油区共实施二次开发区块达到34个,覆盖石油地质储量3.79亿吨,日产油11431吨,占总产量的34.1%,二次开发改变了老油田开发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实现油田稳产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油田发展后劲。
随着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变化,自1996年以来,原油产量持续十年总递减。这一方面是由于油田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资源接替紧张。另一方面,在开发上,由于开发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储量难以动用。特别是占油田产量70%以上的稠油,依靠蒸汽吞吐方式,采收率也只能达到20%多。如果没有新的开发方式,油田产量必将下降明显。
在严峻的形势下,油田公司自2005年起积极开展二次开发工作,探索二次开发理念,加强二次开发技术的攻关和试验。随着股份公司二次开发示范区块新海27的实施成功,油田公司通过对二次开发实践的不断总结,对二次开发理念、方法有了新的完整的认识,并进一步应用到老油田的开发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齐40块蒸汽驱和曙一区超稠油SAGD项目两项针对辽河稠油的二次开发试验,在2008年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前者全面实现了工业化转驱,生产形势好于预期,后者试验规模逐步扩大,这两项开发试验获得了2007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了解,目前,油田二次开发的实施对象已由原来单一的厚层块状稠油油藏,延伸到薄层油藏、边底水油藏、复杂断块油藏、潜山油藏等多种类型,二次开发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吞吐、冷采,逐步拓展到组合式注水注汽和蒸汽驱、SAGD及稀油化学驱,油藏品味逐步由Ⅰ类储量过渡到Ⅱ类储量,油田开发整体进入了多元布局、有序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老油田开发形势得到改观,稳产基础进一步增强,为辽河油田1200万吨稳产十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建设“百年辽河”的宏伟目标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