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吐哈油田深井氮气钻井技术的介绍
勘探与钻采工程

吐哈油田深井氮气钻井技术的介绍

2008/6/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钻井网2008年6月10日] 由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的集团公司2007年氮气欠平衡钻井重大现场试验——玉门鸭儿峡油区鸭940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2919米,三开储层段全程采用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油层保护效果显著,氮气钻进井段总长209米,机械钻速达到4.1米/小时,为邻井的3.4倍,原油产量提高146%。此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在国内首次解决了高凝稠油油藏气体钻井过程中井筒降粘、举升和携砂等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高凝稠油油藏氮气降粘携砂技术、“冻胶阀”筛管完井技术、高原地区深井氮气钻井设备配套技术和稠油油藏储层保护技术,为高凝稠油油藏氮气钻井积累了经验,为老油田有效动用剩余储量探索了一条新途径,成为集团公司“欠平衡井年”的重要技术创新成果。7月20日,鸭940井经现场测试获得日产15吨高产油流。鸭940井顺利投产,使志留系裂缝稠油油藏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同类型油田的开采提供了技术借鉴,填补了我国在志留系裂缝稠油油藏进行氮气欠平衡钻井的技术空白。
  鸭940井欠平衡钻井试验是集团公司重点技术开发项目之一,石油套管也是国内首次在深井稠油油藏进行的氮气欠平衡钻井试验。在鸭940井完井过程中,吐哈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向井筒内注入清洗剂、调整氮气钻井参数、增加气举次数、优化施工措施等多种方案,成功解决了稠油油藏氮气钻进中稠油粘度高易凝结、氮气注入压力高、钻屑携带困难、环空不畅和易发生井下复杂的难题,成功钻穿稠油储层段,取得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深井稠油油藏氮气欠平衡钻井新技术。首次应用原油和GBC段塞压井结合的压井方式,既达到了压井要求,又保护了储层,打破以往气体钻井依靠不压井装置、套管阀等昂贵设备完井的局面,简化了完井工艺,大大降低了氮气钻井成本,为气体钻井完井提供了新方法。鸭940井的成功试验,不仅拓宽了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新领域,而且使吐哈气体钻井技术再次引起国内欠平衡钻井界的广泛关注。
  吐哈欠平衡钻井技术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4年,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前身钻采工艺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学院合作进行欠平衡钻井研究。研究人员在根据吐哈油田特点以及跟踪国内外先进钻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预研、调研、跟踪研究和储备技术,并在恰勒坎构造评价井恰102井上进行了先导性现场试验。采用泡沫流体和钻井液交替进行钻进,穿越三间房储层段,使用泡沫钻进累计达242.53米。虽然恰102井欠平衡钻井未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从该井的欠平衡钻井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期的欠平衡研究和试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