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与钻采工程
吉林油田实现储量产量同步增长
2008/6/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08年6月4日] 截至6月2日,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原油日产已达1420吨,在工作目标水平线上运行。这是各采油厂向公司年产700万吨油气当量工作目标冲击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吉林油田“十五”期间原油产量年均增长9.3%,成为中国石油东部上产幅度最大的油田,连续七年实现储量产量同步增长,为实现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吉林油田立足资源基础,科学部署,深化研究,按照坚持油气并举、搞好五个勘探的指导思想,大胆解放思想,甩开勘探,依靠科技进步,使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和大发现。“十五”以来,吉林油田相继发现6个亿吨级石油储量目标和1个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为实现增储上产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这些成果得益于中国石油在发展战略中将吉林油田列为重点加快发展的油田,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公司决策层和勘探系统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地质理论认识水平的深化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的深化与配套技术的研究等等。所有这些认识上的突破,都为寻找新的富集油气区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吉林油田重点搞好五个方面的勘探,即深化三大前缘带精细勘探,加大扶新隆起带滚动勘探,加快深层天然气区域勘探,加强伊通地堑圈闭勘探,推进西坡及新区风险勘探。
在具体勘探工作中,吉林油田执行四个坚持的方针,即坚持精细研究、科学部署的原则,走精细勘探之路;坚持应用先进实用的勘探技术,保障部署的有效实施;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原则,实现增储上产的统一;坚持提高勘探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促使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我国石油重要勘探成果的大情字井油田超亿吨级储量的发现,就是以向斜岩性成藏理论认识为指导,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小幅度构造钻探获得突破的。同时,又加强了该区岩性油藏的勘探,逐渐形成了长岭凹陷满凹含油的地质理论。按照三角洲前缘相带成藏理论,依靠高精度三维地震,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提交探明储量5000万吨。英台油田成为吉林油田第一个百万吨油田。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也获得历史性重大突破,长深1井试气获日产46万立方米高产气流,从而发现了松辽盆地南部第一个高产大型整装气藏,拉开了吉林油田天然气业务大发展的序幕。这一成果,被股份公司评为2005年重大勘探发现一等奖。2007年在该地区落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00亿立方米以上。
吉林油田在扶新老区实施精细勘探,实现了新层系的发现和老区的扩边,在扶余Ⅲ号构造落实探明储量8000万吨。扶余油田由年产原油68万吨重上百万吨得以实现。红岗-大安地区发现大型整装岩性油藏,通过整体认识、整体部署、整体评价,红岗-大安地区提交石油三级储量1.5亿吨,展现出叠加连片含油趋势,形成3亿吨级整装规模储量区。深化长春岭地区地质认识,整体部署,勘探获得重大发现,落实亿吨级储量规模。海坨子地区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精细勘探,实现探明控制储量亿吨级的目标。
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是地质理论深化和科技进步的结晶。科技创新在吉林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吉林油田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年科技投入是“十五”期间年科技投入的3倍。围绕中浅层低渗透油藏、深层复杂火山岩气藏、伊通断陷盆地三大勘探领域,吉林油田开展配套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物探技术,提高钻探成功率;发展井筒技术,加快发现节奏,提高勘探效益。目前,吉林油田初步形成和应用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高精度数字成像测井技术、保护油气层欠平衡钻探技术、大规模压裂改造技术和多学科油藏综合描述技术,为油气勘探的突破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