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大提速
2008/5/3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20世纪70年代,长庆石油勘探大会战70个地震队用10年时间完成鄂尔多斯盆地32000剖面千米,找到马铃、华池等大大小小10余个油田。去年,长庆物探人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工作量超过13000剖面千米,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油田28个,气田9个。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长庆经理部经理姚宗惠欣喜之余不无压力地说。
30年时间,鄂尔多斯盆地年地震勘探能力提高了不止4倍,单支地震队年作业能力提升幅度也达到36倍之多。惊讶之余,大提速背后地震勘探技术的大突破更让人赞叹。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面积25万平方千米,其低孔、低渗、低产、低压的薄储层岩性油气藏特性给地震勘探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再加之盆地地层埋藏深度大、储层厚度薄、储层与上下围岩之间波阻抗差异小,导致本身预测难度大。同时,盆地北部沙漠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震频率纵、横向变化大。特别是被地球物理界称之为“啃不动的硬骨头”的南部黄土山地区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土厚,沟深,地震波吸收衰减极为严重。
为此,长庆经理部全面加强科技进步,紧跟长庆油田储量提交和产能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主攻鄂尔多斯盆地复杂而又特殊的油气藏特性和近地表结构。现已形成北部沙漠区域的高精度全数字二维采集、黄土山地区域的黄土塬二维地震采集和西缘断裂褶皱区域二维采集三大技术系列、十项采集技术。其中,基于数据库建立及应用、基于叠前反演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逐点激发因素设计、高密度空间采样、高精度全数字接收等技术被称为六大特色技术。
经过数年科研攻关,长庆经理部还持续创新出攻克黄土塬野外采集的三种技术:不同测线类型联合观测技术、黄土非纵观测技术、多线高覆盖直测线接收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为获得可用于岩性解释的地震资料提供了绝对支持,使黄土塬地区利用地震资料优选天然气井位成为现实。
去年,这个经理部在盆地东南部较薄黄土山地区首次开展高精度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在盆地南部巨厚黄土山地区开展非纵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也取得突破。在盆地北部沙漠巨厚低降速带区开展的攻关试验,目前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姚宗惠说,“现在我们正着手准备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地区开展全数字地震勘探,这是一种思路的拓展,更是一种技术的飞跃,一旦取得成功,将会对全国类似地表、地质条件的盆地地震勘探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正是由于地震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整个地震勘探工作的大提速。经统计,2006年,长庆经理部实际完成工作量11万炮、9700千米,2007年完成工作量则达到18万炮、13000千米,分别提高64%和34%。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装备的更新,今年这个经理部的年作业能力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提升30%以上,这必将开创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