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煤制油历史与现状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煤制油历史与现状

2008/10/2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证券报2008年10月22日] 煤制油技术包括直接液化法和间接液化法两种技术,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由于石油紧缺,德国就开始研究煤制油技术。二战前,德国已建成17个工厂,生产420多万吨汽柴油。二战后,世界上大量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使煤制油工厂失去竞争力并关闭。直到1973年,中东实行石油禁运,油价暴涨,这时,大规模的煤制油研发又掀起高潮,美、日、德都纷纷投巨资研究,并建设了试验工厂。
  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几种煤直接液化工艺有:德国IGOR公司和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的两段催化液化工艺等。典型的间接液化技术有:Sasol工艺、荷兰皇家Shell石油公司的SMDS合成工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浆态床合成技术的开发和兖矿煤制油技术开发。
  几十年来,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煤制油项目几起几落,美国、日本和德国煤制油项目还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只有南非Sasol(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技术投入了工业运营。南非也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其煤炭储藏量高达553.33亿吨,储采比为247年,煤炭占其一次能源比例为75.6%。南非从1955年起就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和费-托法合成技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成蜡、氨、乙烯、丙烯、α-烯烃等石油和化工产品,年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00多万吨(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每年耗煤4950万吨。
  我国煤多油少,发展煤制油项目大有可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铁基、钴基两大类催化剂费-托合成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完成了2000吨/年规模的煤基合成油工业实验,5吨煤炭可合成1吨成品油,产品包括高品质汽油、柴油等近500种化工延伸产品。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自1980年重新开展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现已建成煤直接液化、油品改质加工实验室。通过对我国上百个煤种进行的煤直接液化试验,筛选出15种适合于液化的煤,液化油收率达50%以上,并对4个煤种进行了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条件研究,开发了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和神华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成套技术。
  伴随油价高涨,国内掀起煤制油项目开发的高潮。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煤制油的公司主要包括神华集团、兖矿集团、潞安矿业集团和内蒙古伊泰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