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潮起珠江(图)
2024/12/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24-12-06]
▲南海之畔,货轮正在广东石化原油码头装载化工品。高云龙 摄
深耕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试验区,中国石油优化能源供给、凝聚产业合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时代潮头——本报记者 尉赵阳 余果林
“勇立潮头”——2024年元旦,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用这个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就点赞。近年来,这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南海之滨拔节生长。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顶层设计,开世界未有之先例。
——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以占全国5%的人口创造全国GDP总量的12%,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
——能源消费总量接近纽约湾区,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东京湾区,是国内能源需求最强的区域之一。
深耕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试验区,中国石油企业坚持开放、绿色、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贡献能源力量。
优化能源供给
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赋新能
珠江潮涌,迎八方来客。11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圆满闭幕。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用油保障单位,昆仑物流以“航煤+成品油”双轨运行模式在活动前稳步拉升机场及周边油站库存,11月以来,共配送成品油1430吨、航煤1633吨。
区域发展,能源先行。近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做大市场规模,优化能源供给,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赋新能。
——为经济增长“加油打气”,能源保供更“稳”。
近年来,中国石油驻粤企业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大能源供给力度。2021年以来,广东销售成品油销量3次换字头,综合排名跻身集团公司销售系统第一梯队,目前正向千万吨目标迈进。
“原先每年要从北部炼厂往广东地区调运油品600万吨至700万吨,如今这个数字下降到100万吨至200万吨了。”东北销售广州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马威说。
粤港澳大湾区化石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及区外调入,面临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自给率低的问题。2023年,广东销售实现“粤油粤销”,让本地油品就地供应本地市场,有力填补了大湾区化石能源需求缺口,为保障本地油气市场供应稳定注入新动能。
能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是油气消费较高的地区,但本地不产一升油、一方气。2013年以来,来自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跨越千山万水,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抵达璀璨香江。截至目前,天然气销售广东公司累计向香港供气约157.1亿立方米。
从“供得上”到“供得稳”,中国石油能源保供总量不断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注入不竭动能。
——为转型发展“充电补能”,能源底色更“绿”。
从地理角度观察,中国汽车版图新高地正在南海之畔崛起。
在电动载人汽车领域,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全国前列。这里不仅拥有全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前10名中的3家,还有德赛西威、亿纬锂能这样一批产业链上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如今,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是“广东造”。
与之相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位居国内前列。“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的落实也让粤港澳大湾区充电需求快速增长。今年国庆假期前3天,粤港澳大湾区充电活跃度大幅上升,较节前一周增长24.6%。
绿色发展,能源为基。中国石油正深化企地合作,气电并举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服务,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充电补能”。
在深圳,广东销售深圳分公司对接深圳各区政府,在福田、盐田、宝安等地区建设起深圳最早一批超充示范站项目,全力助推深圳打造“超充之城”。
在广州,中国石油携手广汽埃安等多家企业参与建设全球首个“超充之都”,预计到2025年在广州建成千座超级充换电中心,实现1.5千米半径覆盖。
在香港,国际事业香港公司与港铁公司、光大集团共建的MegaBox商场停车场充电站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中国石油在香港投运的首个充电站。下一步,国际事业香港公司将与港铁公司携手拓展香港电动车充电网络,助力香港建立碳中和智慧城市。
从“供得稳”到“供得好”,转型中的中国石油正以多元能源供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保供质量显著提升,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注入澎湃动力。
凝聚产业合力
点燃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1月,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院创始人、执行主任凯瑟·纳瓦布撰文称,粤港澳大湾区自启动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展现了多元化、充满活力的产业布局,庞大而富裕的本地消费群体,以及吸引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以企带链,以链兴群。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使命。
以广东石化为核心“链主”,中国石油在南海之畔串联起一条化工产业链,助力广东省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我们的塑料以规模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产品‘门到门’全程配送服务,为客户减少管理成本。”华南化工销售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邢默飞说。
以优质BOPP原料缓解客户集中采购的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瞄准客户需求与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主动推广更适用的化工原料;实现产品洁净包装和高效运输,彻底解决困扰客户多年的外包装污染问题,助力客户产品提档升级……在珠三角制造行业,广东石化产品正以“稳定供应不断货”的特点赢得客户青睐。
“广东石化优质产品到仓库了,欲购从速。”每隔半个月左右,广东揭阳市永新塑料有限公司经理杨楚生都会在朋友圈发布消息。作为广东石化粤东地区的最大代理商与揭阳市塑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经理的肯定也代表着下游客户对广东石化产品质量的认可。
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小城”的家电、电子、玩具等产业呈现集群化分布特点,这里是国内合成树脂主流市场,也是广东石化产品的主要供给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规划蓝图中,这些地区凭借着先天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成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布局点。
在广东石化的辐射作用下,珠三角城市下游企业通过化工原材料实现本地供给,进一步提高了华南地区石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产化率,有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响应速度,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销量、质量和成本优势。
2022年11月22日,一艘达飞集团LNG动力集装箱船停靠在深圳盐田国际港区码头装卸货物,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加注船正为这艘集装箱船加注LNG。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实现海上船舶LNG同步加注作业,拉开了粤港澳大湾区液化天然气海上加注业务的序幕。由此,深圳港成为全球第四个、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作为“港通天下”的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吞吐量居世界湾区之首。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携手深圳盐田区政府、深圳燃气与盐田港集团,在深圳盐田港共建大湾区首个国际LNG加注中心,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海上LNG加注基础设施的空白。预计到2025年,深圳港保税LNG加注量可达50万吨,其中盐田港区的加注量为40万吨。
当前,深圳中石油国际LNG加注公司已落户盐田,正推动盐田港区完善周边燃料储存基础设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绿色航运走廊”,借助区位优势布局新型船用燃料加注产业,延伸拓展大湾区油气产业链。
高擎创新之炬
培育全球科创高地新优势
充满活力的大湾区,从不缺少“春天的故事”。位于新界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学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孵化了一个个科技“奇迹”;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已成集成之势,世界一流科学城雏形显露……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排名中,位于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第四年居全球第二位。
资源、人才、市场不断聚拢于此,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这片崇尚改革、开放、创新的土地上加速酝酿。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冲在前、走在先,站上全球科技产业发展之巅”。
中国石油为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3年前,中国石油以精准的战略眼光布局,成立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开启了中国石油拥抱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
正如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所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决定力量,是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在发展和丰富新质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赢得新质生产力,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自成立之日起,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就按照“支撑当前清洁用能替代、储备全产业热氢电技术、超前布局智慧能源产业”3个层次的科技攻关目标,打造集团公司和国内新能源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越来越多的智慧能源方案、新能源装备正从大湾区向全国各地辐射转化,让“深圳智造”这块金字招牌在新能源赛道越来越“出圈”。
“现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智慧能源总监俞海说。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系统可以深度有机融合油气和新能源两类资源,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即将在多个油田现场开展应用测试。
在新质生产力之风的引领下,中国石油从未停止脚步。广东石化正不断延展产业链,升级创新链,进一步巩固“链主”地位,让新质生产力向着更远的方向延伸。
目前,广东石化正与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在化验测试和应急技术方案方面建立起沟通机制,推进产研深度融合。
同时,借助广东石化的规模优势和大湾区优良的市场环境,华南化工销售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大力推行智慧物流系统。通过稳定排产为大湾区客户提供契合包装、日化、家电等行业需求的优质原材料,2023年累计为大湾区市场供应化工产品超百万吨。
大潮起珠江,扬帆正当时。来自中国石油的澎湃动力,还将为大湾区带来更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春天的故事”。
(宁婧、张玚、高云龙、周琰、吕安若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