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创新实施“高效节水滴灌+土地流转”方式
2024/8/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帮助新疆青河县百姓实现了老一辈引水灌田的愿望改变了传统低效耕地模式,增加了百姓收入
水润青河万亩田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8-22]迎着新疆阿尔泰8月的热风,青河县科克托别村65岁的老党员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登上自家田地旁的小山坡眺望远方,成片的庄稼像绿色的云海随风涌动。他口中喃喃:“阿开(爸爸),你引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0世纪70年代,地处阿尔泰山东南麓、与蒙古国接壤的青河县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青河县红旗公社共产党员热亚孜·卡毕。他就是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的父亲。他带领全公社百姓在崎岖陡峭的大山中为农田凿渠引水。1979年,大渠尚未建成,年仅42岁的他却积劳成疾,倒在了大山里。
水渠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耕地少了水,产量提不起来。“那个时候浇地太难了,3个人浇一亩地,一个人在坡上喊,‘哎,水下去了’,一个人在中间赶快用身体挡着让水沿着耕地向下流,最下边的人在田里看水浇上了没有。”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回忆说,“即便是水草丰美的季节,也有土地撂荒,种地的收入仅能维持个温饱。”
事情的改变是在2016年。这一年,承担中国石油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任务的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助力青河县政府,提出“高效节水滴灌+土地流转”方式,改变了传统低效耕地模式,增加了高标准农田的数量。
然而资金和技术到地头了,老百姓却不愿意了。
“不同意,我自己的地就要自己种!”
“我的地自己都种不好,给别人咋能种好呢?”
阿热勒镇阔布村村民努斯甫·热依扎别克和一些村民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有抵触情绪。
这时候,乌石化在青河县的挂职干部陈海和扶贫干部陈建洪推开了努斯甫·热依扎别克的家门。“兄弟,咱们来算一笔账。”说着就在纸上圈圈画画起来。“你家一共不到20亩地,种牧草一亩地只能赚200多元,一年不到5000元。但是你投入多少成本呢?就这样冬天牛羊饲料还没办法解决。而采用滴灌,肥水合一,土地集中到一块耕种,产量提高了,大家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与此同时,乌石化跟村里一起优化合作社与承包商的运营方案,统一平整废弃的沟渠、田间道路,移除户与户间的宽地垄,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耕地面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除了能按“人头”获得合作社发的收益外,还能按土地数量获得分红。因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优先安排在家门口从事农业生产,领取报酬。这样地多的人满意了,缺地的人也得到了实惠,一步一步聚拢了百姓的心。
看到变化的努斯甫·热依扎别克,不但不再拒绝,反而带头流转土地。“现在大家高兴得很!土地流转了,一亩地最少能收入600元,20亩地一万多元前期就赚到手了,后期在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挣200多元呢!一个月最少也是六七千元,双收入谁都高兴!”
看到实惠后,其他村也陆续推广。2022年初,高效节水滴溉项目延伸到了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所在的阿热勒托别镇科克托别村,并实现当年投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
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说:“我家60多亩地埋了滴灌,浇地省时、省力、省钱,产量不降反增。土地流转一亩地收入最少520元,如果种打瓜或者葵花,每亩地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一年的收入就是3万至6万元。我现在就在家养一些牛羊,日子越来越好了。”
如今,青河县处处水草丰美、阡陌纵横,缺水的景况不复存在。青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海拉提·对山说:“8年来,中国石油援建了10个高效节水滴灌项目,使4067人受益,每年可获得经济收入6000万元,农牧民增收1600万元。同时,2万多亩山地变良田,使耕地增多,良田变粮田。”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俄克塔布尔·切热依阿孜时常爬上山坡,眺望着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麦田,感慨遇上了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