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俄能源合作必将不断扩大
行业要闻

中俄能源合作必将不断扩大

2009/8/1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IValign=center> 
   [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8月11日]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西方购买力的普遍下降,而俄罗斯石油公司又遭遇了债务危机,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取向。此外,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一些政治矛盾和冲突,也会对双方能源合作关系产生明显的消极作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外在因素都将促使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加强能源合作,特别是石油资源开发规模必将不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波动的影响下,俄罗斯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能力已经大为减弱。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深化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谢钦2009年2月中旬专程前往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并与王岐山副总理进行了高级别的专题会谈,不仅达成了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的石油开发贷款协议,而且还签订了有关的6项具体协议。其中,关于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安加尔斯科为起点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建设的协议,虽然磋商过程并不顺遂,但最后双方还是如期签订了协议文本。该条管线建成后能够保证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有利于保障我国东北沿线炼油厂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方还可以在远东石油管线终点纳霍德卡按照国际市场行情购买俄方石油。在这方面,中国与韩、日等国具有同等权益,这体现出俄罗斯石油开发的市场化取向。
   必须说明,中俄双方石油管线协议签订过程中出现的波折,责任主要在俄罗斯一方。俄方代表团的顾虑在于价格和技术问题,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举棋不定。其中,俄方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在此之前,俄方与中方进行了多次谈判,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意向,但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俄罗斯驻华外交官指出,中石油还会就每年输送1500万吨石油的价格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俄方在价格方面还留有余地。即使照顾到中方提供的石油开发和输送项目的贷款因素,俄罗斯石油公司能给予的最大谈判空间也是有限的,只能按国际市场随行就市,最多只能降低5%左右。俄罗斯驻华外交官对此表示,这是最大的限度,不再可能做出更大的让步,否则对今后的合作是不利的,也有可能因此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中方关于石油供应稳定性的顾虑,俄罗斯官方明确表示,根据俄方的开采能力,每年输往大庆1500万吨石油是有保障的。与向欧洲市场的销售量相比,通过专线向中国输送的石油量还很少,俄方不会在这方面打“小算盘”,因为这样做将给俄罗斯利益带来损失。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认为,从对外经济合作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建设东西伯利亚到中国大庆的分支石油管道“对俄罗斯是有益的”。索罗金认定:“中国是可靠的伙伴,对俄罗斯的能源经济来说,中国是有发展前途的消费国。”毋庸置疑,着眼于长期的市场效益,中国肯定是石油进口大国,而俄罗斯自然是石油出口大国。在中俄两国目前良好的政治地缘关系情况下,双方更应建立积极进取的能源合作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俄两国应当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争取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合作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俄罗斯驻华外交官表示,有关协议中达成的2009年4月份从拐点向边境地区施工,到11月完工输送石油,从俄方来说是有保障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在于石油管线必须穿过冻土层,需要保障施工顺利和运输安全。对此,中俄双方都应当予以重视。与此同时,沿线施工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通过黑龙江底进行布线,必须保证不能造成石油泄露污染。俄方通过水域铺设石油管道也非第一次,并且已经具有冻土层铺设管线的成功经验,所以对于这些技术问题,估计不会再出现大问题。至于专线的中方路段能否出现类似问题,俄方表示今后将予以关注,或是通过双方密切合作的方式来加以保障。因为一旦出现技术层面问题,虽然是局部的,但也是全线的,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都不能忽视。这是俄罗斯专家的基本态度,有利于中俄双方合作加快输油管线的建设进程。
   可以预见,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今后双方将努力合作完成一系列关于能源开发工程的建设任务。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预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无疑将会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因此,应当相信,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规模,今后将不断扩大,能够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提供支撑性项目,也为繁荣中俄两国经济特别是边境区域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