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英合作应对高油价时代的挑战
行业要闻
中英合作应对高油价时代的挑战
2007/12/2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IValign=left>
[哈尔滨日报2007年11月14日] 今年9月,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在辽宁收购了20多家民营加油站,继尔,又悄然挺进上海。在国际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的大背景下,国外和海外的国际能源巨头欲借中国民企之道而大举进入中国,一时间这样的消息和动作山雨欲来。而记者最新获悉,这股收购战火已经触及黑龙江省。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英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的能源巨头和哈尔滨市的一些民营油企接触洽谈,并“很快会有结果”。
橄榄枝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省地方石油协会会长赵友山介绍,今年3月,全国有外资参与的石油企业为2607家,而到11月,这个数字变成了5802家,这些增长的数字大多数都是国内民营油企“改嫁”外企的结果。被外企收购的民营油企多集中在上海、广州、湖北和辽宁等地。
赵友山说,现在共有17家外企在国内各大城市进行活动,主要目标收购或投资国内民营油企,并借以延伸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销售网络。
赵友山说,正在和黑龙江省一些民营油企接触洽谈的这两家外企,已经在国内大量收购了民营油企,英国的外企已在广东收购了23家民营加油站,在辽宁收购了3家民营加油站,在上海收购了5家民营加油站,同时还收购了1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台湾的这家企业在深圳收购1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还收购了16家民营加油站。就目前情况看,外企收购黑龙江省部分民营加油站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进展顺利,最先收购的应该是哈尔滨市的民营油企,在月底之前就能有结果。
黑龙江省民营油企愿意“改嫁”给外企吗?道里区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加油站经营者张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外企的收购价格很合适,可从心里说,还是不想卖掉自己养大的企业。但面对现实的生存压力,只能无奈地接收这个现实。
抉择
张先生所说的现实生存压力是什么呢?“没有稳定的油源是民营油企生存的‘瓶颈’”赵友山一语道破,这是个体制问题,我国石油市场于1992年放开,民营油企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1998年后,我国石油营销体制作出调整,明确规定成品油市场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其他企业不允许批发和经营,炼油厂不得自销。缺少批发,又不能从炼油厂拿油,同时两大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对民营油企的油源供应总是时断时续,不能满足民营油企的需要。民营油企普遍面临着共同的生存压力。
应该说,国家不断出台的一些石油市场的规定,曾让民营油企异常盼望,然而每次欣喜过后,剩下的只是哀怨。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开放了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无论所有制形式、内外资企业,只要符合《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都可以申请成品油和原油的批发、仓储经营资格。但是,自从去年12月《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今年3月《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的次第出台,民营油企先是欣喜后是哀怨。究其原因,《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没有触及石油巨头们的垄断根本,油价制定机制的改革也依旧不明朗。同时,《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中规定,企业要想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申请人必须提交“全资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的法律证明文件”。这一条款对垄断巨头是重大利好消息,但却让民营油企叫苦不迭———势单力薄的民企将难以跨越这一门槛。
民营油企平时的日子尚可维持,但近几年来国际油价节节高攀,使原油资源更见紧张,民营油企取得油源越来越困难。此次油价上调,使黑龙江省一些民营油企的经营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寻求出路也就成了迫在眉睫之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加油站负责人说,本来他对外企收购有排斥的心理,但是不断上涨的油价和日渐紧缺的油源,使他们在谈判中逐渐软化了态度。
富矿
1998年以前,民营油企在石油流通领域占到了85%。民营石油批发企业与民营加油站固定资产总投资约为7720亿元,就业总人数134万人。现阶段,全国民营石油流通领域企业尚有596409家。据统计,民营资本占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和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民营油企已进入我国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各个环节,企业数量多,分布区域广。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共有1600余家民营油企,其中,有8家为石油批发企业,其余绝大部分为加油站。
对于民营油企的出路,赵友山认为,国家相关部委如果能尽快进行石油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石油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民营油企的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