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大山小站折射乡村美丽蝶变(图)
2024/9/23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报 2024-09-20]
图为湖南石油十八洞加能站现场。李树鹏 摄
本报记者 卞江岐 郭蒙 胡佩 杨晶湖南湘西的矮寨大桥凌空飞架在两座高山之间,天堑变通途。日前,记者驱车通过这条云端的悬索桥,苗寨和大山之间的十八洞加能站出现在眼前。
十八洞加能站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不到4公里。早上9时多,加能站很是热闹,轿车、农用车、摩托车排起了长队,站长梁洪应和2名加油员一起熟练地引车、问好、刷卡、提枪、加油,湘西方言在小小的加能站里此起彼伏。“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加油量要比平时多20%。”梁洪应说。
十八洞村村民陈国桃刚刚赶完集,车上装满了斗笠、牙刷、卫生纸等日用品,也排上了队。她穿着苗家服饰,带着笑容,熟络地同工作人员攀谈着。“我每周都要加一次油,本来要跑十几公里外,这个站建起来后,离我们村很近,油品质量又好,真是太方便了。”陈国桃说。
2013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十八洞村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进村主路的路基从2.5米加宽到了6米,沥青炒砂路沿线建起了边坡防护。十八洞村还修建了停车场,完善了村里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随着高铁和湘西边城机场陆续开通,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加油难问题凸显。2019年,中国石化党组领导到湘西调研,提出尽快解决当地加油难问题。湖南石油与湘西州政府迅速签订协议并推动项目落地,十八洞加能站于2020年1月9日开业,有效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用油难问题,并积极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增收。
“我们把十八洞加能站前3年利润的一部分用于支援当地乡村振兴,共计37.78万元。”湘西石油经理、党委书记冯罗说。
加能站的兴建也带来了就业岗位。十八洞加能站5名员工都是当地人,其中有4名是当时的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龙胜英是附近的村民,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离家近,收入稳定,下了班不仅能照顾老人孩子,而且能忙乎地里的活儿。”
上午9时30分,龙胜英家所在村的村支书吴齐针急匆匆跑进了加能站。老支书来找梁站长是碰到了急事,急需润滑油。问清楚地点,梁站长马上派人给送去了。“习惯了有难事找加能站,站就在村子边,我们是一家人。”吴齐针说。加能站能够让老支书如此信任是有原因的。
加能站员工来自当地、服务于周边。每当农忙需要用油,不论10升还是20升,加能站员工都会送油到田间。
2020年,村民种植的草莓销路不畅,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村民找到加能站求救,梁站长立马组织员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进行推销,5天之内就帮忙卖掉了价值5万元的草莓,解了燃眉之急。
加能站还利用易捷便利店代销村民家养殖的肉鸽,不定期地推销白菜、萝卜等新鲜蔬菜。截至目前,该站已累计开展爱心助农活动12次,帮助推销滞销农副产品26万元。
十八洞加能站易捷便利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十八洞茶油、十八洞酒、十八洞矿泉水,齐刷刷的十八洞品牌看起来颇为亮眼。商品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当地的手工产品苗绣、银饰。
“苗绣上的图样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国际大品牌借鉴。”十八洞苗族非遗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彭慧芳介绍,“来加能站加油的车南来北往,易捷的平台不仅能销售产品,而且是展示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苗绣。”
刚加完油的陈国桃也走进了便利店,她热情地向记者和随行的湘西石油工作人员要了联系方式。原来她就是一位高水平的“绣娘”,2016年,曾作为“大国工匠”参加欧洲巡展,还创办了一家苗绣文化产业公司,当天赶集就是为了帮公司的“绣娘”采购日用品。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陈国桃和加能站工作人员约定将展开合作,将更多苗绣产品带入加能站,通过加能站销往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