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2024/7/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报 2024-07-08]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版特推出专题,转载《人民日报》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回顾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汲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力量,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今与昔,两份科研项目申请书的厚度,见证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做课题组长,先要做财务专家!”一度流行于科研一线的这句话,道出传统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弊端。为打破束缚,安徽启动“科技大包干”改革,将经费审批权下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亮出对比,改革前的财务预算表长达17页,改革后只有1页。得益于管理事务“减量”,杜江峰院士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业务,今年初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小切口带来大突破,由此观察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从“大局上谋势”绘制改革蓝图,到“细微处落子”解决科研人员的烦心事,从破除“四唯”,到建立“揭榜挂帅”制度,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以改革的点火系点燃了创新的新引擎。“天问”“嫦娥”叩问浩瀚苍穹,“奋斗者”号、“深海一号”突破极限海深,“新三样”铸就中国名片,创新成果喷涌、创新活力奔涌、创新动能潮涌,展现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瞄准降低税费负担,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13年以来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累计超15万亿元;数十项改革方案接连实施,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新时代以来,加强各项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正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注意政策的精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势如破竹,改革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展望未来,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人民日报》(2024年7月1日第5版)
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茫茫竹海可以生金?对于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村民而言,竹笋可挖,竹荪可食,竹枝可编,竹林里的好空气也能“卖”!
2021年12月,浙江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成立,各村有了碳汇交易平台。一段时间后,一笔21万元的竹林碳汇交易款汇入高家堂村集体账户上。全村4080亩竹林的碳汇交易收入,不仅可支撑竹林养护,还带动全村户均增收近千元。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吉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形成“林权流转—碳汇收储—林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展。
安吉之变,折射改革之效,体现思想之力。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这是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的生动体现,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凝结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引领改革中展现着思想的光辉、实践的伟力。
聚焦“改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并且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要论断,有力回答了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确保改革开放在正确方向上行稳致远。
回顾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历程,“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关键词。以河湖长制的小切口,谋划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棋局;以“最多跑一次”的便捷,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以简政放权的减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原创性思想引领变革性实践、形成标志性成果,让各领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明确“往哪儿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的关键内容。
新时代以来,大到医疗、教育、户籍等重大制度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挂失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国家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可以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着力解决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眼“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
改革关头勇者胜,既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也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从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再到阐明“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思想理论成果,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就能不断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人民日报》(2024年7月2日第5版)
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
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建成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今年初,《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28大项150小项任务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这是上海连续7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到7.0版,持续迭代升级的行动方案,成为我国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更加集成高效的生动缩影。
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改革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例,中央层面建立起了一套条缕清晰、逻辑严密的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改革思想一致、认识一致、步调一致,使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势如破竹、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能如此推进迅速、衔接平稳,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部署和有力引领”,一位新组建部门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改革指方向、谋方法、明路径,我们才能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新时代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就是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生动注脚。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山川披绿、碧水长流,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林海生金、绿富同兴;我们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常态化外部压力,也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改革,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避免“头痛医头”,善打“组合拳”,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能形成“1+1>2”的“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并不等于平均用力。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破解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超载等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硕果;祛除同质化竞争严重、效率低下等痼疾,鞍钢与本钢重组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从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看,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就能收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更好带动其他领域改革落实落地。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人民日报》(2024年7月3日第8版)
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拉开序幕,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率先分山到户。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这里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声。
2013年8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科学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2023年4月,龙岩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赋予林农更多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广大林农扩绿增绿的主动性。
以制度牵引林业改革,让莽莽群山成为林农的“幸福靠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神州大地上一个个“捷文村”实现“点绿成金”的蜕变,生动印证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一张清单”,窥见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经营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准入壁垒大幅破除。与此同时,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微观到宏观,从细处到全局,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中国经济底气更足、动力更强。可见,运用改革的方式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是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及时巩固的有效路径。
重大风险挑战是检验制度优劣的试金石。党是如何带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以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为例:1996年至2016年,东部地区共帮助西部贫困地区援建学校7325所;2015年至2020年,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所说:“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而且大规模长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在一次次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过程中,“中国之制”的巨大优越性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日益迸发。
制度是否成熟和优越,归根到底要靠治理成效来说话。此前,来自湖南水电八局的工伤职工庾先生在湖北武汉看病治疗时需先自行垫付医疗费,再拿着全套单据回湖南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时间长。今年4月1日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开展后,他凭一张社保卡就可在武汉市第六医院办理工伤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不仅减轻了资金压力,还省去了湖南和湖北两地来回跑的麻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的重要改革举措,解决了异地就医结算不便捷等堵点难点问题。制度法规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心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深刻说明了改革必须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融通“制”与“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锚定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定能让“中国之制”更加锻造新优势,让“中国之治”不断开启新境界。
《人民日报》(2024年7月4日第8版)
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互联网时代,一个“点”曾难倒不少群众。杰桑·索南多杰、阿拉依·哈那提……我国近千万人口的姓名中含有间隔符“·”。由于用“点”不规范,全角、半角、居中、偏下等形式在银行、公安等系统中并存,钱取不出、数字支付用不了、网络业务办不上等麻烦不时出现。多部门联合出手,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姓名采集,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点”写进国家政策,以政务微改革取得民生大成效,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找到合适工作,就医更省心,环境更宜人……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到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平安中国建设,到大气污染防治,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一次次被列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日程,一点一滴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既立足当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又着眼长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致力于物质层面改善,又着力于精神层面提升,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用更多的改革措施与成果来增进民生福祉,这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
人民是改革受益者,也是改革推动者。在前不久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负责同志,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就要为进一步激励担当作为创造更完善的制度环境。从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再到提出“三个区分开来”……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一系列改革举措破障碍、拆藩篱,打开了社会的活力之门,焕发出蕴藏于群众和基层的创新创造活力。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全社会的改革智慧。40多年前,安徽小岗村村民自愿实行包产到户的18个手印,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序幕;如今,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的小岗村,又在“股田制”试点中走在前面。基层探索是沸腾的实验室,群众创新是不竭的能量场。近年来,从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方案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势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继续到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需要更加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新活力,以“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改革“总的合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始终牢记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把智慧和勇气凝聚起来,让群众呼声与改革脉搏共振,让个体奋斗与改革步伐同频,这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定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人民日报》(2024年7月5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