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13-08-27]在油气产业乃至整个能源领域,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几乎都与各种各样的危机紧密相连。只有把危机和忧患意识视为公司创新力的源泉,坚持危中求机、以奋斗者为本,才能成长为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公司。

近日,笔者有机会到深圳华为参观考察,与公司的部分高管、专家进行交流座谈,对这个仅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领跑者的世界级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危机意识是一流公司创新力的源泉
储运工程

危机意识是一流公司创新力的源泉

2013/8/28 8:51:0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3-08-27]在油气产业乃至整个能源领域,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几乎都与各种各样的危机紧密相连。只有把危机和忧患意识视为公司创新力的源泉,坚持危中求机、以奋斗者为本,才能成长为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公司。

  近日,笔者有机会到深圳华为参观考察,与公司的部分高管、专家进行交流座谈,对这个仅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领跑者的世界级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其成功光环背后的危机理念,即把危机和忧患意识视为公司创新力的源泉,用自我批判和恐惧磨练员工的意志,坚持危中求机、以奋斗者为本。由此联想到油气产业乃至整个能源领域,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几乎都与各种各样的危机紧密相连。集团公司要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同样需要强化危机意识,依靠创新与奋斗。

  时刻谨记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深圳华为2012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202亿元、净利润154亿元,居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海外设立有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海外销售收入比重达66%;公司研发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45%,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0%至15%。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1948件、国际PCT专利12453件、外国专利14494件,其中90%为发明型专利。

  就是这样一个快速崛起的世界级公司,今年年初出版的一本书却名为《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始有终、有生有死、盛极而衰,这是自然法则和规律,商业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黯然倒下的企业巨头不计其数,能够做到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凤毛麟角。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7年左右,大企业大约40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大企业也仅有7年至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多万家。

  正因如此,优秀的企业总是努力寻求基业长青之道。有的是通过描绘美好的愿景和目标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信念,有的则是用危机、绝境唤醒人们的斗志和勇气,所谓“恐惧造就伟大”。当被问及今后20年的发展远景时,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甚至回答:“20年以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美国拍了部大片《2012世界末日》,于是华为就给自己的研究院取名“2012实验室”,寓意为一个准备迎接末日的研发平台。显然,这个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自我批判,它总是假定公司明天就会垮掉,所以大家今天必须努力。

  保持组织体内部的活力是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根本。著名的“温水煮青蛙效应”寓意的就是危机意识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那些倒下的企业,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外部客观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内部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牵引力。

  世界级公司必须充满创新活力

  吉姆·柯林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开宗明义:“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一现象并非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另外一位管理大师杰格迪什·谢斯在《毁灭优秀公司的七宗罪》一书中也写道:为什么卓越公司会土崩瓦解?优秀公司会重蹈覆辙?因为当公司走向卓越时,它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养成了影响其成功的坏习惯。这些致命的、毁灭性的坏习惯,归结起来就是:自欺欺人、傲慢、自满、竞争力依赖、竞争近视、数量沉迷及领地守护。

  据介绍,华为创业时期,采取的基本上是高度分权式的管理模式,所谓的“一线作战部队”享有充分的决策权,机动灵活。随着企业变大,在加强管理和监控的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向总部集中,形成了中央集权模式,总部成为了事无巨细地指挥全球每个细节的庞然大物,“大企业病”开始找上门。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华为提出必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把指挥所建在能够听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权力、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打不打仗,后方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由前方指挥后方,而不是后方指挥前方。机关是支持、服务和监管中心,而不是中央管控中心。”

  翻开企业管理的历史,集权与分权、条条与块块几乎是个永恒的话题,站在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扁平化管理,在国外通常被视为一种分权的策略,倾向于授予基层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但在国内却带有明显的集权色彩,减少中间层级后,上一级对下一级管得更多、更细了。一般情况下,专业化管理意味着更多集权,区域化管理意味着更多放权。对于大企业、大公司来说,一旦总部习惯了大权、小权独揽,就很难再“放开搞活”,根本不愿意给听得见炮声的前线指挥官分权。为此,华为采取了一些别具匠心的组织模式:总部的重大决策以各类专业委员会为主,而且突出强调专家的话语权和作用,从贤不从众;公司内部按业务设若干运营中心BG(BusinessGroup),并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团队EMT(ExecutiveManagementTeam);公司采取轮值CEO制度,轮值期为6个月;建立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员工业绩考核每半年一次等。

  要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必须有充满活力的行为导向或价值观。在华为,他们把“是客户重要,还是领导重要?”这类问题视为大是大非和关系到公司胜败存亡的关键。任正非警告说:“我们上下弥漫着一种风气,崇尚领导比崇尚客户更厉害,管理团队的权力太大,从上到下,关注领导已超过关注客户;向上汇报的胶片如此多姿多彩,领导一出差,安排如此精细、如此费心,他们还有多少心思用在客户身上?”“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的员工才有创造力,也才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应当得到提拔重用和奖励。

  虚心向世界一流公司学习

  自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克服组织智障,谋求持续成长。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要求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然而,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由于普遍延续着传统的“等级权力控制模式”,主要强调组织内部的等级、分工、制度、流程等,客观上存在着严重的学习智障,所谓的“学习型”往往变成一种口号,或者更多地倾向于员工个体的学习提高,真正取得良好成效的并不多。

  任何一家试图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从国内走向国际的企业,都面临着学习提高的问题。尤其是要进入国际市场,规则和话语权在领跑者手里,必须先适应和跟随,然后才能有资格去挑战,甚至改变规则。在这方面,华为采取了完全开放的心态和思路,不惜“削足适履”,强调穿国际“鞋”,虚心向世界一流公司学习,持续开展先进管理实践。据介绍,华为从1997年开始,就一直邀请IBM等国际一流公司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有效地移植到公司的发展之中。过去5年里,华为花了4亿美元升级管理流程。对于国外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标准,华为用“照葫芦画瓢”的方式强硬推行,提出“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技术和管理的双轮同步驱动,效果令人心动和震撼。

  按照人类学习成长的规律,第一步应当是模仿,而模仿对象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习者未来的成长方向。在华为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之初,面对众多世界级的竞争对手,公司明确提出既要竞争,更要学习,向那些国际上最强的竞争对手学习,把他们当作最好的老师。2003年,思科诉讼华为侵犯知识产权,公司陷入“灭顶的危机”之中。华为被迫应战,在应诉中学会了什么叫国际规则,并“照猫画虎”地学会了应用国际规则。这场官司最终以和解告终,但“思科成就了华为”,思科的诉讼给华为做了一个全球广告,“少说也是数十亿美元的宣传”。从此华为的国际化发展势不可挡,阔步进入全球通信制造企业的“第一梯队”序列。这是思科当初没有想到的。

  这些年,国内比较流行“对标”。企业通过设计一些可比指标、采集大量报表数据,分析比较与先进标杆的差距,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其实,我们很难单纯地依靠一些指标数据,就能弄清楚什么是“国际一流”“世界水平”,许多东西需要在实践中体会。特别是在国际合资合作、市场竞争实践中,只有放下架子、细心观察、直接接触、认真遵从、虚心请教,才能真正领悟内涵和差异,实现学习曲线的加速效应。尤其要谨记,向竞争者、合作伙伴学习需要宽广的胸怀,与“狼”共舞更需要胆略和自信。

  “奋斗”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华为认为,自己没有背景,也不拥有稀缺资源,更没有什么可依赖的,唯有的资源就是艰苦奋斗,并坚信“一天不奋斗,就可能出局”“不奋斗,公司就只能崩溃”;天道酬勤,只有奋斗者才能生存。华为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在华为,“什么叫奋斗,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作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华为,与“以奋斗者为本”相配套的是“不让奋斗者吃亏”的制度保障。华为吸引优秀人才的不仅是收入高,而且奋斗者可以按照贡献获得持有公司股份的机会,分享公司的成长。公司建立有奖励回溯机制,防止可能的短期利益导向和不恰当的个人行为对公司利益造成影响。

  在这次调研中,华为人对中国石油的国际化发展和艰苦奋斗精神十分敬佩。他们说在世界各地经常遇到中国石油的员工,大家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奋斗者。中国石油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了世界各地,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声誉。

  显然,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做大了,都容易过上太平日子,不愿再做奋斗者,甚至“刀枪入库”。艰苦奋斗可以带来成功,一旦丢掉了,就又会走向失败。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和传统,要保持下去并弘扬光大,还要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直接融入到体制、机制和流程的设计运营之中,真正实现制度化安排。(作者:吕建中,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