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8-27]

2011年,胜利油田在油气勘探开发空白带——乔庄油田梁75区块,获得探明石油">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开启滩坝砂岩密钥(图)
储运工程

开启滩坝砂岩密钥(图)

2013/8/28 8:48:5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8-27]

  2011年,胜利油田在油气勘探开发空白带——乔庄油田梁75区块,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429.49万吨。这一成果与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成藏与勘探理论技术的突破密不可分。

  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成藏与勘探理论主要针对滩坝砂油藏形成机制与勘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它以东营凹陷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发展了陆相断陷盆地滩坝砂岩沉积、成藏理论,攻关配套形成了相应的勘探技术。

  “溜边、爬坡、分散”曾是地质科研人员对滩坝砂油藏沉积规律的基本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过去的40多年,胜利油田地质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中浅层正向构造展开,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进展缓慢,仅在八面河、纯化等地区构造高部位发现少量滩坝砂油藏,油层单层厚度在1米~5米。

  “十五”末以来,利用大量钻井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地质科研人员开展了沉积古地貌的精细恢复及岩相古地理重建工作,初步认识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可能广泛发育滨浅湖滩坝砂岩沉积,在盆地斜坡低部位也可能发育滩坝砂体。

  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在博兴洼陷斜坡低部位部署了高89井。该井钻遇较厚滩坝砂岩油层,且获得较好的工业油流。自此,他们一改“在构造高位找砂体”的传统认识,开始“下坡进洼”寻找滩坝砂体。

  面对滩坝砂岩这个满身是油的“千层饼”,该油田设立“断陷湖盆滩坝砂岩成因、成藏与勘探研究”项目,开始了自主攻关。

  传统沉积模式难以解释和预测滩坝砂岩的分布规律。为此,科研人员开展现代沉积考察与古代沉积环境对比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解剖,建立了沉积环境要素与滩坝砂岩发育的量化关系,提出了古地貌、古水(风)动力和古沉积基准面变化的“三古”控砂模式,创立了陆相断陷盆地滨浅湖滩坝砂岩“时空一体”沉积理论及控砂模式,揭示了滩坝砂岩大面积分布的成因机制。

  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深层滩坝砂岩油藏表现出断裂不发育、大面积含油、无明显水层、高含油饱和度等异常现象,与传统的成藏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成岩中“水-岩作用”分析,科研人员提出“耗水作用”概念。在这种新认识下,他们进一步明确了有效储层、断裂发育、烃源超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即“三元控藏”,明晰了滩坝砂岩成藏机理。

  面对东营凹陷滩坝砂岩薄互层砂体预测、储层含油性评价、低渗透油层保护与改造工艺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勘探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配套了薄互层储层综合预测、深层滩坝砂岩油藏评价、钙、泥质薄互层测井评价、薄互层油层压裂改造等配套技术系列,实现了滩坝砂油藏勘探由“碰”到“找”,由定性预测到定量描述的进步。

  理论的突破,使滩坝砂油藏一跃成为胜利油田新的产能增储阵地。

  “十一五”期间,东营凹陷滩坝砂油藏累计新增叠合含油面积528平方千米,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92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555万吨,实现了12个油田的整体含油连片,发现了2亿吨以上规模的滩坝砂岩油藏。2006年,“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成藏与勘探”项目,夺得中国石化年度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

  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地质专家预测,按东营凹陷滩坝砂发现的储量比例折算,中国东部滩坝砂岩远景资源潜力30亿~4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