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理性认识对外依存度高企
储运工程

理性认识对外依存度高企

2013/8/19 8:46:0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订,并设计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沥青期货交割实施细则(试行)》。

  据了解,符合标准的国产沥青和进口沥青均可用于交割。石油沥青期货交割将按标准交割流程进行,标准交割流程包括指定交割仓库交割和指定沥青厂库交割。每年9月15日(遇法定假日顺延)之前生成的厂库标准仓单,应在10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含该日)之前全部注销。

  此次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19日。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沥青作为工业原料之一,在公路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程度较高,供需基本平衡,对外依存度不大,是国内可以商品化、期货化的品种。推出石油沥青期货是上期所完善能源产品系列的一项举措,将使投资者通过沥青期货更熟悉整个石油市场的基本情况。

伀存度比例高于原油对外依存度。

  近20年来,我国的原油或石油对外依存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节节攀升。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6%。2012年,我国进口原油2.8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8.7%。不到20年将近10倍的增幅,不仅与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而且随着西亚、北非连年动荡,世界油价高位波动,接连引起国内外对能源安全的恐慌,“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话题周而复始、此起彼伏。

  无论是美国能源信息署还是国际能源署,均预测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时间点在2020年前后到达,国内之前相关预测的时间点最早是2015年。而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机构预测,年底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60%。

  无论是原油对外依存度还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国际公认50%为警戒线,认为突破这个数字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能源供应进入极度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石油供应的中断。我国原油依存度突破50%的警戒线后,短期再创新高,似乎更加加剧了我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局势。

  冷静对待

  对外依存度的加速高企不断提醒着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同时也在加剧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期。然而,在当前能源供求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仍然静态地看待对外依存度和过分强调“警戒线”并非冷静之举。

  首先,石油供应与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应该存在所谓的绝对化的“警戒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这20年,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进口石油保障了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回顾历史,一些发达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普遍高于50%。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曾经多年保持60%以上,最高达到80%。日本是石油纯消费国,几乎完全靠进口。这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都是在更多的石油消费的基础上实现的。

  因此,通过抑制需求来机械地调整依存度,只能牺牲经济发展,并非一个处于工业化飞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合理的发展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静态地、绝对地强调对外依存度警戒线,并不科学。

  其次,我国油气资源自主供给有很大的潜力。随着资源量的进一步落实和非常规资源的逐渐开发利用,我国应对国际能源危机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油气供给中断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从外部供应来看,随着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更多曾经流向西半球的油气资源需要重新寻求消费市场,因此,全球油气供应总体是充足的。

  曾经不断爆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石油危机,而且随着美国逐步退出中东地区,原本是非不断的传统产油区可能长期持续动荡,这些也并不能构成我国油气随时面临供应中断的外因。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乱局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不一定绝对安全。

  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比我国更高,但这些国家的资本广泛渗透到了世界主要资源产地和石油企业中,通过获取份额油增强了油气安全的保障能力。

  开源节流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清我国石油和原油依存度持续高企的现实,也需要不断地为国家能源安全敲响警钟。借鉴美国经验,国家“能源独立”的实现,需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开源方面,首先要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增强资源落实程度,尽早投入开发。其次,积极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加大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

  在进一步稳定拓宽海外油气供给渠道的同时,大力完善国内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在节流方面,首先要积极推进能源产品价格机制改革,通过价格杠杆调节需求和资源优化配置。其次要增强全民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工业、农业、交通、制造等部门的能源消费到普通百姓的出行消费。多管齐下,才能有效保证在快车道行驶的我国经济列车有足够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