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经济视点]苗圩:工业力争全年增长10%
储运工程

[经济视点]苗圩:工业力争全年增长10%

2013/8/15 8:53:1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大大低于75%的国家标准,而美国煤矿回采率多在80%甚至90%以上;我国原煤的洗选比例也仅为50%,落后发达国家10多个百分点;我国煤炭的使用效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共生产原煤32.4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如果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上提高一定比例,都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含灰、高含硫、高含水的低质煤约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造成了煤炭整体使用效率低下,原煤洗选环节可在源头上控制煤炭的污染、减少发电企业脱硫和除尘的负担,还可以将大量的煤矸石分离出来,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比如,曾有统计计算,煤矿回采率和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的话,多出来的煤炭资源所产生的发电量,就能抵得过几十个三峡,数百倍于当前正在运行的核电站。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从开采、洗选、运输、转化和利用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让煤炭的使用“绿起来”,是我国能源结构绿色循环低碳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煤炭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煤炭的安全生产方面,特别是2004-2005年接连发生了几起上百人的事故之后,安全成了煤炭发展的重中之重。相比于风电、核电在政策东风下获得的狂飙式增长,占到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达68%的煤炭,在其高效和清洁化利用上还缺少一个清晰的国家战略。洁净煤技术虽然早已列入规划,但一直缺乏具体的政策细则支持。

  既然煤炭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要占据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建议尽快从政策上、技术攻关上开展煤炭产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研究。

  可再生与常规能源混合应用

  《21世纪》: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之外,也应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王亦楠:“十一五”期间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被纳入优先发展领域,但是直到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处于极低的水平(2009年只占我国全部发电量的1.24%),与其丰富资源量相比,还有极其巨大的潜力可挖。

  另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也不清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各提各的指标,各打各的仗”。几年下来出现了种种问题,如风电和太阳能产能过剩、生物质发电燃料价格高涨等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替代化石能源的最重要战略选择。在当前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与常规能源相比还不具备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确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各自的开发利用方向和发展规模,深入研究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之间如何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当前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利用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切忌盲目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和不切实际的大跃进式的“替代”化石能源。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还并不具备足够的成本优势条件下,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优势互补,这不仅缓解了可再生能源目前面临的高成本障碍,而且还能在目前传统能源所主导的领域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的优势互补可以根据一个地区的资源和工业条件有多种多样的技术选择。比如在农业大省,可以用生物质能改造实现燃煤小火电的“绿色转型”。近几年来,关停小火电在取得节能减排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影响冬季供热、造成很大投资损失和人员安置问题。而我国燃煤小火电机组2/3分布在农林剩余物资源丰富的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等10个农业大省。如果用当地富余的秸秆替代煤炭做为燃煤小火电厂的燃料来源,则既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又能盘活小火电资产、获得多种经济效益,还为秸秆禁烧找到了出路。

  在现阶段各种能源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极大拓宽了可再生能源的适用范围,而且还避免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的弱点。所以,建议尽快开展有关这种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混合应用模式的相关激励政策。

  如何处理发展与经济效益关系?

  《21世纪》:能源产业转型在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如何处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王亦楠: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约束除了能源稀缺、环境保护、能源安全,还必须应对低碳发展所带来的高额能源成本。能源成本是当前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主要障碍。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廉价能源为支撑,减轻社会负担也需要廉价能源。因此,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绿色,还要强调其经济效益,不能单纯为绿色而绿色。长期依靠国家补贴生存的绿色能源技术是不值得推广的,也是不符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的。依靠科技创新、解决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高成本问题,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效益包括当前的和未来的两个方面。有些绿色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纤维素乙醇虽然当前不具有经济优势,但是未来5-10年内却存在着巨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可以与火电、汽油相媲美。对于这样的技术,我们应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

  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应将有限的资源优先集中到最有可能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科学技术问题,如提高我国火力发电效率的研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并网的研究、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研究、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生物燃料开发等先进技术;而不是优先投入那些耗资巨大却不切实际的能源技术,如受控热核反应、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绿色能源技术重点研究、在什么阶段达到什么目的,应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研发基础有清晰的战略部署,不能脱离国情、盲目追随国外,浪费宝贵的研发资源。

挀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

  苗圩说,下一步,工信部将在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方面下功夫,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狠抓现有各项政策的落实。

  解读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采访人:记者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