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在哪里

[中国石油报2013-08-07]

编者按:实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针,是集团公司党组遵循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近年来,尽管集团公司油气业务发展的成长性逐步增强,但随着资源品质不断下降、油气">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风城油田创新管理模式的调查(图)
储运工程

风城油田创新管理模式的调查(图)

2013/8/8 9:10:5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在哪里

  [中国石油报2013-08-07]

  编者按:实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针,是集团公司党组遵循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近年来,尽管集团公司油气业务发展的成长性逐步增强,但随着资源品质不断下降、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新井单井产能和投资回报率呈下降趋势。如何转变勘探开发方式、突出质量效益?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7月30日是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原油日产量突破6000吨大关的第38天。当日,原油产量达到6400吨。与两年前相比,日产量提高一倍。在风城油田进入全生命周期开发建设期的第二个年头,一路上扬的产量曲线令开发者倍感欣慰。

  从1991年首次上报重1井区稠油探明储量,资源得到落实算起,20多年来,油田开发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发风城这块宝藏。

  2011年年初,一则“中石油开发风城整装超稠油油藏”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一个新鲜的名词跃入人们视野。

  从“要速度”到“要质量”

  全新理念激活沉睡油藏

  能不能把风城这块3.6亿吨的整装超稠油油藏开发好,如何开发,牵动的不只是新疆油田自身发展的神经,也关系到下游克拉玛依石化超稠油加工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发风城,以风城这么大的储量,我们很快就能建成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但这样难以保证稳产,最终会导致地面建设、系统配套设施等前期投资的浪费,不利于油田可持续发展。”新疆油田开发公司副经理麦欣说。

  为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总体效益,开发风城油田需要一个全新的管理思路。传统的开发规划强调产能建设,对油田后续运营和维护成本及面临的风险考虑较少。风城作业区经理霍进说,短期的项目管理理念缺乏中长期目标,容易导致重复投资。比如,处理站要随着油气产量的不断增长而不断扩建。风城引入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理念,立足于油田开发项目建设、运行及经济废弃的整个过程,管理评价油气产能建设项目。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和管理维护成本,开发者从3个可行方案中选取了“2015年建产400万吨,稳产17年”这个方案,并分解细化这一油田开发总指标,明确了从2011年至2015年每一年度的产能建设目标。

  以“远虑”除“近忧”

  整体规划保证经济可行

  据风城作业区总地质师孙新革介绍,风城全生命周期开发项目启动以来,百万吨产能建设工期从300天缩短至200天,地面工程投资减少了7250万元,投资成本降低了4%。

  多位项目相关人士表示,这与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立足于项目整体评价超前部署有很大关系。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藏评价处副处长郑兴范表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在论证规划环节就完成了油气田产能建设、稳产、调整、二次开发、三次采油等各阶段的整体部署和统一评价。而传统的油田开发,只有当产量出现递减时,才会考虑二次开发等问题。这种前瞻性的理念保证了油田开发从规划进入产能建设阶段后,钻井、完井、地面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的有序实施。

  风城作业区经理霍进举例:“有了这种覆盖油田整个生命周期的规划,我们可以对层系井网统一部署。不仅减少了设计、工程的重复工作,而且有助于节省整体投资。”

  目前,虽然主体技术SAGD已形成了可以基本满足风城超稠油规模效益开采的8项配套技术,但生产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油田拿出经济可行的方案。这就意味着衡量标准要建立在对项目投资的整体评价之上。

  技术攻关不可能在短期完成,需要超前布置。孙新革介绍,按照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思路,项目管理小组在规划阶段就对油气田二次开发和接替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油藏特征提前部署技术攻关和先导试验。“这不仅能促进技术及早成熟,而且为油田未来稳产奠定基础。”

  以热采所油层夹层实验为例,从前期准备设备到开展实验再到提出现场操作策略,勘探开发研究院热采所副所长李秀峦估计,整个过程需要一年多时间。“在夹层厚度达到多少时,需要对布井方式做出调整?如何调整?对这些问题要提前实验,及时优化井网,可为后期开发节约时间。”

  “一体化”与“双独立”

  制度创新支撑项目运行

  新理念需要有新制度做保障。全生命周期有着不同于传统油田开发思路的特点。旧有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投资考核方法都难以适应新理念的发展要求。只有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才能保证理念与项目的深度融合。

  与以往开发公司完成产能建设后向采油厂“交钥匙”的开发方式不同,风城作业区提前介入全生命周期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审查,并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这种把设计研究、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人马,像揉面团一样揉在一起的“一体化”管理方式,被视为风城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一次组织方式的创新。

  李秀峦对此深有感触。她和她的研究团队,一年要往返新疆数十次。“我们与新疆油田公司组成了联合编队,全程参与风城超稠油开发技术的室内研究、现场试验、跟踪调整。如果没有油藏研究、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各单位之间的协作,风城的产量不会一年换一个字头上得这么快。”

  按照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要求,风城超稠油开发单列项目计划,独立核算产量、投资、成本、效益等关键参数。独立投资和独立核算的“双独立”制度,以及有效的目标考核体系,保障了风城全生命周期开发的顺利进行。

  风城油田作业区副总会计师单朝晖分析,“双独立”是以完整项目为核算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产量、投资、成本、效益等关键参数能够反映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清晰的费用构成和可预见的成本控制,为评价效益和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双独立”的投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计划外项目和超计划项目,确保项目总体建设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记者孙雨晨通讯员王迎花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表新闻

  名词解释

  全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般来说,一个项目会经历“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项目、结束项目”四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为更好地控制成本,结合项目的生命周期,率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念。1970年美国国防部开始使用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法,要求武器系统使用部门在作出采购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是否买得起,而且要考虑在整个全生命周期内是否用得起。

  这种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的成本管理方法很快被推广到政府和民用部门。上世纪70年代后,英国以这个理论思想为基础,把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以追求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作为设备综合管理目标。目前,这种投资管理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IT研发、水电大型项目建设等投入高风险高的项目中。

  专家视点

  全生命周期管理投资决策整体优化

  石油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石油开发项目是资金密集型项目。受早期管理体制和机制影响,石油开发项目的主流模式是按照生产流程设置机构的。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界面清晰,不论是在投资上还是在管理上,各环节独立运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系统的人为分割。这种独立运行的组织方式,初衷是为了通过缩小管理单元,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界面之间的沟通障碍就成了管理上的最大隐患。尤其是在重大投资决策前,组织沟通上的障碍撕裂了项目决策的系统性,导致局部优化而整体恶化。

  采用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在还原项目本身的系统性,通过不同环节之间流畅的组织沟通,实现投资决策整体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受传统体制影响,很多石油开发项目的管理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式管理。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则使粗放式管理中潜藏的问题更加隐蔽化,不利于我国石油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采用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方式,有利于提升管理的集约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石油企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方式是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体现。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方式与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非常接近。后者是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强调过程的系统性、要素的系统性、功能的系统性和持续改进。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方式也体现了投资过程中各相关方的参与、各流程阶段的整合和各决策要素的统筹,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并在制造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管理方式。目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我们具备相应的体制机制条件,诞生于其他行业目前已经成熟的很多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石油行业。可见,石油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作者:郑海东,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