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制胜高端

[中国石油报2013-07-30]遍布神州的能源动脉,助力中国经济腾飞。走过40春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共和国油气管道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截至目前,管道局累计建成长输油气管道8万余公里,为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和油气骨干管网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中国石油管道局转变经营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纪 (图)
储运工程

中国石油管道局转变经营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纪 (图)

2013/7/31 9:50:4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战略转型制胜高端

  [中国石油报2013-07-30]遍布神州的能源动脉,助力中国经济腾飞。走过40春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共和国油气管道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截至目前,管道局累计建成长输油气管道8万余公里,为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和油气骨干管网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天山之麓、新疆博乐市赛里木湖畔,管道建设者牵引钢铁“气龙”翻越独山大陡坡。

  2009年以来,管道局围绕“建设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目标,系统推进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从施工主导型企业,向EPC总承包管理主导型企业转变;加速从低端市场和国内市场主导,向高端高效市场主导和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加速从规模数量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2009年以来,管道局年收入增长近1倍,利润增长近5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管道建设“国家队”不仅称雄国内,更享誉世界。瞄准高端战略转型,管道局掀开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战略转型制胜高端

  ——管道局转变经营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纪实

  在西气东输二线深圳—香港支线现场施工的先进设备。

  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高度

  “管道报国”,有志更需有力。几年来,在我国管道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管道局勇担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70%的工作量,优质高效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和中缅管道等一批能源大动脉。

  管道局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管道报国”、奉献能源的历史。1973年,管道局正式组建。自参与“八三”会战,靠“人拉肩扛、牛车运管、铁锹挖沟”建成东北管网起,管道局就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保障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服务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使命。

  战略转型,正是提升企业实力的再发力。2009年,管道局在研究国内外新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一喜一忧”两个重要判断:喜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世界正开启新一轮油气资源开发和储运设施建设高潮;忧的是,管道局产业链上低端业务仍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管道局下定决心加快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通过登临高端,抢占发展机遇。

  随后,管道局系统规划转型路线。设定“建设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市场、国际化和管理精细化四大战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管道工程为核心、高端业务为重点、施工能力为基础,实施储运建设一体化、施工服务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陆上海洋一体化经营。优化市场开发思路,着力建设系统内外各占一半、国内国际各占一半的“两个半壁江山”格局。

  战略转型过程中,管道局服务保障能力迈上了新的高度。几年来,管道局承担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70%的工作量。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经建成并拥有包括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战略通道,以及国内油气骨干管网近8万公里,约占全国管道总里程的75%,每年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油气当量3亿吨。能源动脉尽情舒展,管道铁军功不可没。

  一场场经典战役辉耀共和国史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局统筹20多支队伍,全线干线提前一年贯通投产,创造管道建设史上新的纪录;中亚天然气管道,仅18个月就完成了正常建设需要五年至六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中缅管道,提前近一年完成缅甸段建设任务,又服从业主安排进行增援,保障西南能源通道按期贯通……一批批精品工程,成为共和国的能源丰碑。

  施工队伍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

  产业升级锻造核心竞争力

  EPC总承包管理等高端业务发展突飞猛进,收入比重达到全局总收入的70%以上。兼具较强的总承包管理、项目管理能力和强大的施工能力,成为管道局独特的竞争优势。

  2009年收入176亿元,利润2.3亿元;2012年收入292亿元,利润10.1亿元。管道局正是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强化EPC总承包管理等高端业务,赢得了不断开拓市场、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本世纪初,重组后的管道局不再承担输油气业务,成为管道工程建设专业化公司。经过多年艰苦创业,管道局的施工能力领先世界,并逐步构建起从管道科研、勘察、咨询、设计、采办、防腐、管件制造到检测、维抢修、数字通信、投产试运完整的管道建设产业链。但在较长时期内,管道局主要从事较为低端的管道施工,产业链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给人留下“只会挖沟焊管子”的印象。

  能否抢占发展制高点,关系企业能否快速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百年的兴衰。2009年,管道局清醒地审视自身短长,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坚持以管道工程为核心、高端业务为重点、施工能力为基础”的原则,突出核心业务、发展高端业务、开拓新兴业务、退出低端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发展EPC总承包管理等高端高效业务。

  围绕这个目标,管道局持续理顺体制机制。建立事业部管理体制,调整优化设计和采办管理体制,构建局本部宏观决策、事业部规划管理、项目部组织控制、专业公司具体实施的项目管理体制,为加快发展EPC总承包等高端业务提供根本保证。

  几年来,高端业务收入达到管道局总收入的70%以上。EPC总承包就像一根项链,将管道建设产业链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使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到极致。正如管道局局长赵玉建所说:“既具有较强的EPC总承包管理能力和PMC项目管理能力,又拥有强大的施工能力,是管道局最大的优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同时,海洋管道、LNG、采办物流、地下洞库等战略新兴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管道局未来发展张弓搭箭。管道局参与了月东海底管道、西二线深港支线海底管道、坦桑尼亚海底管道和锦州国家石油储备库等项目建设。今年第一艘铺管船CPP601的建成投用,标志着管道局海洋管道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遭遇特大洪灾时,管道员工抗洪抢险。

  国际化战略壮大发展格局

  基本形成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中南美五大区域市场。2012年,国际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整体的30%和60%,初步形成系统内外各占一半、国内国际各占一半的“两个半壁江山”市场格局。

  推进市场转型,变被动为主动“出海”,管道局基本形成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中南美五大区域市场。初期“借船出海”、连旗号都没有的管道局,今天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管道承包商。

  在五大区,管道局设有23家地区公司、项目部或办事处,建立起由国际事业部整体规划、驻外机构操作实施、局属单位协助配合的国际市场开发体系,形成以咨询设计为龙头,以管道工程建设市场为基础,兼顾油气储运附属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市场的产业链一体化市场开发思路。

  2012年,管道局国际市场合同中标额超过国内,并创历史最高纪录,国际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到整体的30%和60%,基本形成系统内外各占一半、国内国际各占一半的“两个半壁江山”市场格局。管道局不仅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海外大庆”建设,而且打开了“海阔凭鱼跃”的发展大格局。

  实力是最好的敲门砖。一项项经典工程树立了企业品牌,铺就“走进去”、“走上去”之路。在中亚,管道局三公司CRC全自动焊机组创造月焊接40公里的管道焊接新纪录;在中东,管道局仅用83天就完成艾哈代布4号线原油外输管道工程管线主体焊接任务,被伊拉克石油部评为“优秀EPC承包商”;在东南亚,管道局完成了中缅管道若开山区段等“没有施工可能性”的工程。

  在国际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管道局国际项目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采办议价能力和合同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本土化进程稳步推进,在伊拉克建设了本土化用工培训基地,本土化用工比例达到70%;对外合作不断深化,与艾勒夫、奈卡普、沃勒帕森、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展项目设计、工程建设,合作发展渐入佳境;国际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形成总量近千人的国际项目管理团队,一批年轻的优秀职业项目经理成长起来。

  在中亚的冰天雪地中,“气龙”快速延伸。

  科技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

  助力我国管道建设从追赶到领跑的整体跨越;已掌握高钢级、高压力、大口径、长距离陆上管道建设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40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专利500多项。

  科技创新不仅是驱动战略转型的车轮,更是管道局作为管道建设“国家队”和主力军主动承担的光荣使命。几年里,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管道局助推我国管道建设从追赶到领跑的整体跨越,成绩令世人瞩目。

  目前,管道局已掌握高钢级、高压力、大口径、长距离陆上管道建设,以及大型储罐、浅滩海海洋管道、地下水封洞库建设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在沼泽、大落差、永冻土、高地震带、沙漠、热带雨林等复杂地质地貌条件下大口径管道的数百项施工工艺、工法,创造了数百项国内企业新纪录。40年来,管道局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专利500多项。

  手握科技利器,管道局破解一道道世界管道建设难题。中缅油气管道将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应用于管道工程设计,全面应对山高谷深、跨越众多、地质灾害频发的难题;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采用世界先进的对穿工艺技术,克服地质松软、地质交互层多变等困难,成功征服“穿越禁区”,获得中俄两国元首高度赞誉。

  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管道局积极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既减少项目投资,又缩短供货周期,有力保障建设工期。研发的油气管道光纤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已实现工业应用;研制并批量生产的高钢级热煨弯管及三通管件、大口径高压快开盲板、组合式过滤器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亚天然气管道、西二线等国内外重点工程;研发的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SCADA系统软件,具备单服务器管理10万点控制信号的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所有油气管道站控应用的功能需求,实现工业应用……

  从创业初期的人拉肩扛到大规模机械化流水作业,从人工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从手工焊、半自动焊到全自动焊,从大开挖到定向钻、盾构,从热收缩套人工防腐补口到液态聚氨酯机械化防腐补口,从SCADA软件的全部进口到自主产品的工业应用,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大幅提升我国油气管道建设整体水平。管道局正以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再攀科学发展的新高峰。

  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以管道工程为核心、高端业务为重点、施工能力为基础,实施储运建设一体化、施工服务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陆上海洋一体化经营,突出核心业务、发展高端业务、开拓新兴业务、退出低端业务。

  【专家观点】

  我国管道建设将向大口径、大流量、网络化发展

  未来几年是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技术层面,管道建设将朝着大口径、高压、高钢级方向发展;网络层面,将着力构建互联互通、调度灵活的全国性管网系统。

  世界上,管道建设有三种主要模式。美国模式的特征是高压、适当口径;俄罗斯模式的特征是大口径、适当压力;中国模式的特征则是大口径、高压和高钢级。不同模式适应不同国情。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地和市场相距较远。西气东输一线干线全长近4000公里,西气东输二线一干八支近9000公里。大口径、高压和高钢级的技术路线,有助于提高输送规模和效率,降低单位输送成本,促进我国管道和油气事业蓬勃发展。

  在天然气管网布局方面,我国着力建设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和北气南下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十一五”以来,我国年平均建设天然气管线5000至6000公里。截至2012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6.6万公里。

  回顾重点工程,我国管道建设技术水平不断升级。但到2020年,要满足我国近4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量,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到两位数,我国就必须建成1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要保证每年建成9000至10000公里的天然气管线。这对管道建设队伍是严峻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管道建设队伍要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施工能力,在管道建设高潮中赢得发展机遇,保障我国油气管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杨建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记者顾虹采访整理。)

  【亮点】

  管道局近年承担的重点工程一览

  2012年

  全年承担国内外重点工程31项,管道里程近1万公里。

  山西煤层气(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完工。

  西气东输二线上海支干线三个区段投产。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广深支干线投产。

  长呼原油管道工程顺利投产。

  中缅管道国外段1B、2标段主体贯通。

  2011年

  全年承担国内外重点工程26项,建设管道里程近7800公里,完成管道安装3739公里。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干线全线贯通,提前半年投产。

  兰郑长管道长江穿越回拖成功。

  伊拉克艾哈代布管道83天完成主体焊接。

  肯尼亚4号线、乍得管道、尼日尔油田地面工程及管道、哈中二期11号泵站均按期投产。

  2010年

  全年承担国内外重点工程22项,管道里程近9000公里。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中卫至黄陂段投产。

  陕京三线全线贯通。

  涩宁兰复线管道全线投产。

  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投产。

  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定向钻穿越主管穿越成功。

  2009年

  全年承担国内外管道工程20项、管道里程共计8226公里,储罐工程500万立方米,当年管道安装完成5100公里。

  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顺利投产,创造了国际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正式接收中亚天然气。

  兰郑长管道兰郑段一次投产成功。

  涩宁兰复线管道提前一个月向西宁市供气。

  哈中二期管道正式商业运行。

  (文字:顾虹王晓晖图片提供:管道局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