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深度解读:中缅天然气管道——能源安全链新尝试
储运工程

深度解读:中缅天然气管道——能源安全链新尝试

2013/7/30 9:27:4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司将会获得这一区块。长期以来,拉美地区的油气资源一直由美国的跨国公司掌握。拉美国家政治精英也热衷于与美欧能源跨国公司合作。随着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增加,尤其在经历近20年的经济发展后,掌握本国能源和能源市场多样化已经成为拉美多国政府战略决策的基础考量。

  5中国石油消费递增

  能源需求逐年增长

  路透社10月1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局近日发表报告称,数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在2013年9月坐上了油气进口领域的头把交椅。

  报道称,美国政府估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在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进口量显著下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差额为每天624万桶,同期中国的差额为每天630万桶。

  过去5年里,美国的原油消费量下降了约4%,今年降至每天1870万桶,主要原因是汽车燃油经济性上升,和美国减少了对车辆使用。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6.2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延伸阅读:

  这样的变化很可能会进一步巩固中国在石油市场的地位,而东亚地区也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13年年初以来,中国对海外油气供给越来越强的依赖已导致从一些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同比跃升30%以上。依赖性增强意味着中国必须在中东等地的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6俄乌“斗气”连续剧

  动辄断“气”斗而不散

  2013年俄乌“斗气”剧继续上演。10月底,俄罗斯对乌克兰拖欠天然气费用公开表示不满,并呼吁尽快清还。11月8日,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完全停止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购买天然气。经过一星期“斗气”之后,乌克兰11月15日重新按现行合同从俄购气。事件虽暂告一段落,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政治矛盾却未完全解决。

  俄乌天然气争端由来已久。两国2009年1月初曾因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债务偿还等问题爆发争执,俄罗斯停止对乌供气,并一度中断经乌向欧洲的供气。

  延伸阅读:

  俄乌天然气争端始于乌克兰2004年爆发“橙色革命”。“橙色革命”后,乌克兰开始奉行“脱俄亲欧”政策,俄乌关系恶化。2005年12月,俄罗斯要求乌克兰以市场价格从俄购买天然气。然而,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修改前任亲西方政策,俄乌关系迅速回暖。分析人士指出,俄乌元首今年7月底共同出席两国联合海上阅兵,显示双方政治互信重回高水平,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对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既定选择,俄方或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乌克兰进行合作。

  就本次“断气”事件而言,乌克兰的算盘更多与经济利益相关。但可以预见,两国显然不愿为早有定论的“方向之争”付出过多的经济代价。

  7中俄能源合作

  重大进展成就“突破年”

  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进展,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年”。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核电站、水电站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解决了许多之前积压的问题。石油方面,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向中国增加供油1000万吨。今年10月18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油气田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建立了合资公司。天然气方面,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就“东线”供气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延伸阅读:

  从经济角度来说,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但是对于能源合作这种涉及利益巨大、持续时间漫长、双方风险极高的特殊经济活动,经济考虑必须在结合安全分析的前提下,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紧密交织,最终取决于政治博弈。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能源合作将在近期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在长期则受到两国力量对比和战略目标变化的影响而随之做出调整。

  8墨西哥石油改革

  市场化加速仍有风险

  12月13日,墨西哥国会通过结束长达75年的国家石油专卖法案,预计将带来一年高达2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这项法案允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等石油公司开发仅次于北极圈的世界上最大未开发的原油区。这是墨西哥自北美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签署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改革法案。

  支持者说,这项改革能促使墨西哥跻入世界五大原油出口国之列,但反对人士说,此举将把资源财富送给外国投资者。墨西哥披索闻声升值。

  延伸阅读:

  这项改革每年可以带来多达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