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信息网2013-09-25]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内外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纵观国内生物质发电,还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合理利用,相关自营企业也未找到盈利模式,作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今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领域里需要跨过几道坎?

原材料收集难制约规模发展

从我国“十二五&rd">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大鹏半岛拟打造LNG冷能产业
储运工程

大鹏半岛拟打造LNG冷能产业

2013/7/26 9:25:2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化工信息网2013-09-25]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内外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纵观国内生物质发电,还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合理利用,相关自营企业也未找到盈利模式,作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今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领域里需要跨过几道坎?

  原材料收集难制约规模发展

  从我国“十二五”新能源规划中不难看出,与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相比,生物能源的投入略显单薄。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生物能源占所有一次性能源的比例仅为13%,生物能源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生物质能在中国之所以长时间发展不起来,原料收集难成为首当其冲的障碍。”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高峰表示,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据测算,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为50亿吨左右标准煤,是目前中国总能耗的4倍左右。但是,中国生物质原料分布不集中,占生物质原料绝大多数的农作物秸秆收集很困难,如果向农户收购则极易增加收集成本。

  据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透露,江苏省已建成投运的13家生物质发电厂,出现了家家亏损的局面。另外有生物质发电厂因为“填不饱肚子”,只好把能烧的都收集起来,还从外省收来树皮、木材加工厂下脚料、粮油加工厂稻壳,甚至还有药厂的药渣。

  为什么原料收集这么难?大多数人将原因归结为收购价过低。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在采访牧羊集团生物能源设备公司海外销售经理王汝华时,他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玉米秸秆为例,电厂每吨付费200~260元,而收购站只按100元左右收购。一农户家8亩玉米地可产秸秆3吨多,送电厂能卖六七百元,而去近一点的收购点只能卖300多元。扣除油钱、运费,不算劳动力和花费的时间,所挣不多,因此农民情愿一把火烧掉做肥料。

  针对这些情况,今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和农业部下达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政府将“加大对农作物收获及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研究建立秸秆还田或打捆收集补助机制”。专家分析,这将提高农户正确处置秸秆的积极性,有利于生物质能源企业解决既有的原料保障难题,使秸秆收集能够常规化、规模化。

  “先补贴后建设”模式带来弊端

  一直以来,针对生物质能项目“先补贴后建设”的措施容易带来弊端。专家表示,不仅补贴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整个机制缺乏能源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的参与。制度怎样更有利于监管,更显公平、公开,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我国目前80%的生物质能项目都靠国家补贴,每个省不少于50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国家投入近200万元。这么大的一笔投资,我国的补贴政策是先投钱建设,项目竣工后进行验收,但是后期维护、监管等程序则很少有人问津。这样极易造成企业通过以建生物质能项目获得国家补贴,但是建成后却靠主营其他业务来挣钱,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