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5-14]在遥远的北非国家苏丹,中原物探研究院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先后完成二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工作量7万多公里,三维近5000平方公里,在苏丹油气田地震数据处理解释领域大展身手

近日,在苏丹6区富拉西,由中原物探研究院苏丹处理解释中心承担的地震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项目,获得甲方好评。在验收现场,苏丹6区开发部副经理珐哈明对物探院技术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并用汉语大声夸赞:&l">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尼罗河畔破解油气密码
储运工程

尼罗河畔破解油气密码

2013/5/15 8:48:5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5-14]在遥远的北非国家苏丹,中原物探研究院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先后完成二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工作量7万多公里,三维近5000平方公里,在苏丹油气田地震数据处理解释领域大展身手

  近日,在苏丹6区富拉西,由中原物探研究院苏丹处理解释中心承担的地震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项目,获得甲方好评。在验收现场,苏丹6区开发部副经理珐哈明对物探院技术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并用汉语大声夸赞:“很给力!”

  作为苏丹境内第一家从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专业化公司,早在16年前,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首支地震资料处理队就已勇敢地来到苏丹,经过多年的坚守与拼搏,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打响了中原物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品牌。

  先行者

  在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的第12区块19街,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楼,但这里却是在石油人眼中分量很重的“苏丹站”小楼。

  说起这个站的历史,还得从16年前开始。1997年11月,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在喀土穆建立了苏丹处理解释中心。虽然人员不多,但该中心是中原物探研究院首个迈出国门的团队,更是苏丹境内第一家从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专业化公司,这些来自中原物探的科技人员也成为苏丹境内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先行者。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当地技术人员的支持,一切都得靠自己。”当时的带队人、如今的物探院院长蔡其新说,如何在这个石油工业和地震数据处理还是空白的国家开展工作,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挑战。

  迎着重重困难,他们靠着在国内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和练就的大胆创新意识,分项开展技术攻关。虽然条件艰苦,但很快就形成了适合苏丹当地各区块地质特点和地震资料特点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当年就实现地震数据处理工作量4000公里,产值达50万美元,为中原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团队在苏丹扎根奠定了基础。

  之后,他们开始在苏丹油气田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领域大展身手,屡创佳绩。

  在苏丹6区吉克油田三维试处理中,针对工区地表起伏及低降速带变化剧烈的情况,中原物探人员大胆尝试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应用,这是在苏丹首次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他们先后攻克了在标准折射层识别、低降速带模型建立、静校正量质量检查等方面的难题,最终解决了该区静校正问题,确保了该区控制断层的准确归位和小断块的成像精度,处理结果与钻井吻合程度很高,得到了甲方认可,并赢得了该公司当年全部3个新采集三维工区资料处理工作量。

  16年来,他们的服务市场基本涵盖了苏丹现有的勘探开发区块,并开拓了埃塞俄比亚13/14区块、中非A/B区块的市场;业务范围从单纯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服务,拓展到地震资料采集设计,以及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一体化技术服务。

  佼佼者

  虽然是苏丹油气地震数据处理的先行者,但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日益扩大,苏丹油气地震数据“解密”市场竞争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一些西方公司的参与,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面对市场变化,近年来,中原物探人员主动调整市场开发工作思路,根据苏丹地震资料处理市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项目投标,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他们多方收集市场信息,紧盯新投入勘探工作的区块,多次跟甲方接触和交流、进行技术展示,免费开展地震资料试处理,主动赢得市场。

  2007年,在有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埃及、苏丹等国家的7家技术服务公司参加的竞标中,中原苏丹站凭借多渠道技术宣传和地域优势,依靠丰富的经验、科学合理的报价,一举中标苏丹5A、5B、8三个区块的综合地质研究项目。该项目的中标,标志着苏丹处理中心的服务领域已从单纯的地震资料处理扩展到地质解释、综合地质研究等,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成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中原油田二级涉外总监李敏杰说,该中心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佼佼者,根源在于技术的领先和适用。

  多年的市场打拼,该中心人员开发了“应用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叠后去噪、匹配滤波、可控震源资料最小相位化、AVO处理、海上多次波压制处理技术、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扫描分析和叠前深度偏移深度速度模型的建立”等技术。正是这些切合苏丹油气田特征的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各个区块地震成果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经该中心处理的数据质量和处理效果不断受到甲方的高度称赞。

  坚守者

  “这是看不见的体力活。”谈到自己的工作,在苏丹市场开拓10多年的物探院二级涉外总监王锡文说。通过多年坚守,他们不断扩大苏丹处理解释中心对外影响力,站稳了以苏丹为中心向外延伸的非洲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市场。

  其实,一路走来,这些来自中原物探院却扎根他乡的技术人员,有着更多看不见的付出与坚守。

  该院首席专家刘忠亮、孟凡冰,项目长邓国振、刘玉增、游洪文、马建波等,先后负责和参与苏丹3/7区、5A/5B区和8区、6区、12区、富拉西的地震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等工作。出于安全考虑,工作期间,他们几乎不能出门,每天只能在楼上楼下活动;由于气候原因,苏丹绿色蔬菜奇缺,每天的伙食基本上都是土豆、洋葱、牛羊肉。

  在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对家人的思念中坚守,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中原物探地震数据处理响亮的品牌和累累硕果。16年来,他们先后为14家国际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共签订处理合同24个、解释合同5个,合同额达数千万美元;先后完成二维处理工作量57551公里、三维处理工作量3094平方公里,完成二维解释工作量19436公里、三维解释工作量1805平方公里,收入突破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