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2013-05-02]当前,日本经济受日元贬值和政府出台激进货币政策影响,开始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鉴于此,日本化工生产商对未来几年日本化工行业的发展寄予了希望,期待在日本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化工业务增长动力再次增强。但同时,日本化工界也冷静指出,不能忽视政府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

4月底,在安倍晋三的力劝下,日本央行宣布未来两年内要达到2%的通货膨胀目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日本化工界重拾发展信心
储运工程

日本化工界重拾发展信心

2013/5/3 8:27:3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化工报2013-05-02]当前,日本经济受日元贬值和政府出台激进货币政策影响,开始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鉴于此,日本化工生产商对未来几年日本化工行业的发展寄予了希望,期待在日本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化工业务增长动力再次增强。但同时,日本化工界也冷静指出,不能忽视政府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

  4月底,在安倍晋三的力劝下,日本央行宣布未来两年内要达到2%的通货膨胀目标。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自去年12月再次当选以来,启动了一系列激进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以扭转过去20年来日本经济通货紧缩和增长疲软的局面。化工生产商们表示,“安倍经济学”已经点燃了日本国民的乐观情绪,并希望日本经济能出现持续复苏的局面。

  利好因素提升信心

  近几年来,由于本土市场需求疲软,加上来自中东和美国这些具有低成本原料的同行竞争,日本化工业始终在低谷徘徊。2012年,日本化工界业务环境不温不火。据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由于石脑油乙烯生产成本缺乏优势,2012年日本乙烯装置产能利用率仅为82.3%,乙烯产量创20年来新低,比2011年减少8.1%。虽然受地震重建需求的刺激,国内业务基本达到了预期水平,但由于全球需求疲软,化工出口业务遭遇寒冬。

  但这一现状有望在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下有所改观。IHS日本经济学家HarumiTaguchi表示,日本的经济刺激措施将令本财年(截止2014年3月)日本GDP增加约0.6%。据IHS估计,2013年,日本GDP增速将达到0.8%,2015年将达到2%。

  旭化成公司总裁藤原健嗣表示:“从战略到现实,日本经济要增长需要政府、业界共同努力。日元目前正在走弱,而股票价格正在上涨,市场情绪趋于乐观。”

  帝人公司董事长兼CEO大八木成男也表示,依托日元走弱、个人消费复苏等有利条件的支撑,日本国内经济正在出现复苏迹象。

  住友化学董事长MasakazuTokura说,日元已经开始贬值,而且政府采取的紧急经济刺激措施已经开始见效,未来日本经济复苏或将加快。我们对于日本化工行业的真正复苏依然满怀希望。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经济刺激政策让日本化工生产商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们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化工业仍面临如新兴市场竞争、欧债危机以及政策效果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董事长NobuKoshiba表示,虽然日本有经济复苏的现象,但他们也关注到了北美经济复苏以及新兴国家(如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情况。日本化工也需要向高端业务模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原料成本波动影响。

  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疲软以及原油和石化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令市场前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Koshiba提醒,日元的疲软并不会完全有利于日本化工生产商,因为这将令日本化企在海外的投资成本更加高昂。不管国内的政策环境怎样,他希望能创建稳固的、多样化的和全球化的业务体系。即便日元变得更加疲软,公司仍然需要在海外实现业务的增长。

  MasakazuTokura也提醒,业界虽然对于日本化工行业的真正复苏满怀希望,但也不能过分乐观。全球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包括欧债危机。日本化工生产商们在希望国内经济更加强劲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加快提高海外的销售比例。MasakazuTokura表示,全球市场重心正在向新兴国家转移,日本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商有非常好的机遇来抢占高速增长经济体中的消费市场。

  可乐丽公司董事长伊藤文大表示,自2013年开始,随着市场回暖迹象出现,日本市场已经发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不过当前要判断经济反弹能否持续,仍然为时过早。伊滕指出,他个人非常欢迎政府设定2%的通胀目标,因为自1993年以来,日本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没有人愿意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去投资和消费,随着经济的复苏,他希望公司能够寻求更多增加资本投资和研发投资的机会。

  此外,Taguchi认为:“安倍政府已经承诺2020年消除预算赤字,这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当前日本的预算赤字约为GDP的6.8%,如果不削减投资的话,这个目标不可能达到。而2015年后,政府削减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