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3-28]

自去年阿根廷政府将西班牙Repsol公司控股的阿根">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立足长远 增进沟通——专访阿根廷公司副总经理奥拉西奥·赛斯特(图)
储运工程

立足长远 增进沟通——专访阿根廷公司副总经理奥拉西奥·赛斯特(图)

2013/3/29 8:47:5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3-28]

  自去年阿根廷政府将西班牙Repsol公司控股的阿根廷第一大石油企业YPF国有化之后,阿根廷油气市场竞争形势趋于复杂,产业规则也面临一系列调整,给外国油企带来诸多考验。如何在政策多变、政府干预色彩浓厚的阿根廷能源领域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在国勘2013年工作会议间隙,主管政府关系的阿根廷公司副总经理奥拉西奥·赛斯特就此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今年年初,阿根廷政府宣布下调石油出口税,希望通过削减税负的方式吸引投资以刺激其缓慢的石油生产,请问您如何看待此项新政?

  赛斯特:在阿根廷,石油和天然气是由政府定价的,并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今年年初,阿根廷政府宣布,当国际原油价格超过80美元/桶的政府参考价时,各石油出口商能够获得的限额销售收入由原来的42美元/桶提高至70美元/桶。而此前,按照阿规定,当国际油价超过60.9美元/桶时,在阿经营的石油出口商只能获得42美元/桶的限额销售收入,这就是业界俗称的“油价天花板”。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高于60.9美元/桶,故阿各大石油出口商的销售收入始终为42美元/桶。

  新政的出台对于在阿的能源生产商显然是利好消息,不过这个价格仍然偏低,企业还需要与政府多沟通。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以促进油公司的投资和发展。

  记者:近年来,阿根廷政府不断加大对能源产业的干预,成为许多外资撤离阿根廷石油产业的诱因。作为阿根廷的第四大油气生产商,中国石化在阿根廷的运营会面临哪些风险?

  赛斯特: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关键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在阿根廷开展油气业务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政策多变;二是政府管控程度高,要求投资本地化。在阿根廷开采的石油要满足阿根廷市场需要,外资石油企业的盈利必须用于在阿根廷的再投资以扩大生产。

  虽然阿根廷政府对石油产业的政策干预客观存在,但没有一个国家政府希望打击本国的能源产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产生误解甚至对抗。如果一家企业想在当地经营得比较成功,一方面是要对当地政策理解得比较透彻,另一方面是要同政府保持畅通的沟通和对话渠道,根据政府的规定来调整企业的业务,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阿根廷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

  风险往往和机遇并存。阿根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尤其在页岩气开发领域,需要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虽然阿根廷的政策、法规会有变化,但我的看法是,一定要面向未来,看到大的发展趋势,看到这个国家的资源潜力和市场潜力,着力于更为长远的互利合作和共赢。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中国石化在阿根廷如何与当地政府和社会保持一种良好互动的关系?

  赛斯特:中国石化是一家有能力、可信赖的大公司,它在阿根廷有很好的自我定位,知道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石化在阿根廷致力于长期投资,努力增加油气资产和产量。2012年,阿根廷全国仅YPF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实现了油气平稳并增产。根据去年阿政府石油出口激励政策(OilPlus)规定,只要生产商的新增储量和新增产量得到能源国务秘书处的批准和确认,可获得28美元/桶的出口补贴。由于阿根廷公司全年生产达到OilPlus石油激励政策门槛值,成为阿根廷2012年唯一获得政府奖励的油公司。

  中国石化为阿根廷多家合同商提供供应或工程承包的机会,创造了逾5300人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我们尤其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司形象,采取了一系列服务于社区的措施:公司开办的油区三个城市的Sinopec青少年活动之家持续获得社区和媒体的好评;油区南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Sinopec生态公园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最近,公司又与阿省政府签订了油区城市水源补给项目的合作协议,相关工作业已启动。

  我们不断向阿根廷政府和公众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石化为阿根廷提供所需要的能源,创造持续的就业,致力于长期投资,是当地社区的一部分……

  在政府和公众的视线中,中国石化作为一个负责任投资者的大公司形象正在日益提升,媒体及各级政府对中国石化的正面报道和评价越来越多。我们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总能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我们需要的帮助,因为他们越来越了解我们,信任我们。

  记者:您如何看待本次年度工作会上提出的“提升海外油气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赛斯特:去年1月,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石化海外上产会。在那次会议上,中国石化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的长远目标。今年,这个目标变得更清晰了。我看到公司的管理层正在努力给公司的未来、给员工创造最好的东西。过去十年,中国石化一直在“走出去”,不断向海外扩展业务。但规模不是目标,目标是要有效益。会议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每个人发挥长处,讨论公司的愿景,讨论如何才能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比如,从个人工作角度而言,我认为政府关系、公共事务也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者: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中国石化工作的感受?

  赛斯特:我从事石油天然气行业20多年了,曾在不同的公司工作过。两年前,我加入了中国石化,这期间的工作经历令我印象深刻,中国公司使我从一个全新的、不同的角度看待工作,甚至看待生活。

  我觉得拉美人和中国人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比如家庭观、朋友观、诚信观……在工作中,中国人认真、专注、热情、积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我们很开放,但有时不是很专注。在阿根廷公司,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文化上的融合。